莫念初°

发布于:791天前

二年级数学怎么调动学生积极性?

妹妹是一名二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时候孩子总是不积极,不知道该怎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线问二年级数学怎么调动学生积极性?


分类:小学

1个回复

1.创造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只有当学生有学习数学的需要和愿望时,他们才会有一种心理力量来激励和促进他们学习数学,并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和愿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比如初步了解教学成绩的时候,我是这样设计的: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分月饼,请用手指指出每个人分享的月饼数量,认真听老师的要求,然后再做。如果有四个月饼,平均分配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数表示每个人分配的月饼数量。学生很快伸出两根手指。我接着说,现在只有一个月饼,平均分配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个人分配的月饼数量。这个时候,很多学生都难倒了。有同学伸出一根弯曲的手指,问他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这意味着我可以半个人学习。

再比如在教“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时候,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历出发,先创建一个超市,展示一些商品及其单价,让学生进行购物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商品的价格标签,然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观察讨论教材。“这些数字有什么特点”、“这些数字叫什么?”等等。这时,学习小数已经成为学生自己的需求。当学生学会阅读小数时,他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数点右侧的数字和小数点左侧的数字在阅读方法上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激起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感觉“一波又一波”。在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心营造一种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对客观情境有具体的感受,激发学习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能量中,让学生充分。

2.重视课堂上有效的语言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和谐的课堂评价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我们都会使用评价。评价可以是口头语言,也可以是赞美的眼神,亲切的微笑等姿势语言。比如“你的想法很独特,大家可以讨论一下。”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真的很有价值,老师要马上肯定:“你的问题很有价值,老师很重视。”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讨论。有时候,我们会在课堂上听到“好”、“好”这样的评价。对老师来说很简单,但对学生来说缺乏针对性,甚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削弱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有效的评价不仅能指出优缺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韩愈说:“老师,所以传道,授业,解惑。”我们都知道“亲自教”可以“相信”。孩子喜欢哪个老师会更喜欢老师上的课。现代教育家认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基础上,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因此,师生关系的和谐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老师要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心情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觉得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与老师交流,增加学习兴趣。有一次,我让学生们独立地做我布置的练习。人生突然大声说:“有一只鸽子的信送不出去。”我笑着问是哪一个,其他小朋友争相回答:“15-9”。小孩发现了老师的错误,并大胆地指出,说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想象一下,如果我马上批评贸然出现的声音,不仅会让那个学生的思维停顿下来,甚至会影响到其他孩子的学习热情。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态度对待学生外,还应该愿意在课后进行情感投资,多接触学生,积极与学生交谈,询问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个学生。当学生犯错时,他们会给他们改变的时间和机会,而不是过分批评和指责,让他们觉得“老师在期待我”,从而有意识地投入到积极的学习中。

4.让学生具体练习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实践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他们深刻理解知识,有效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数数、说话、摆动、思考,从大量的情感认知中逐渐抽象出数学概念,从枯燥被动到主动学习,从而达到兴趣和学习。而且,通过让学生具体练习和动手操作,可以不断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此外,在参与实践活动时,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效果。

比如我在教“有趣拼图”的时候,通过以下四组活动来教:让学生先“滚”一下,让孩子按顺序从学具袋里拿出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一个球和一个圆柱体,把它们放在滑板的顶部,观察这四个物体同时向下滑动会发生什么。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在“滚”过程中发现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然后,我让学生“堆一堆”,让学生堆一堆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体,让学生充分操作,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够看到、触摸和理解的知识,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发现、思考、理解和总结,获得直观的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接着让学生“摸一摸”,让学生在口袋里摸一摸不同形状的物体,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最后,让学生“拼一拼”。在精彩的音乐中,让学生做一个“小设计师”,把刚才拿来的物体拼出来,看看能拼出什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边讨论、边思考、边试拼,你拼一块我搭一块,从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让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充分研究教材,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