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记忆

发布于:663天前

如何搭建习作支架?

我们家孩子上初中,学习初中习作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搭建支架,在线问如何搭建习作支架?


分类:初中

1个回复

第一,使用什么-清楚地显示支架

写作教学是题目、意图、对象创造的写作交流情境的“场”。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支架呈现形式,能起到有效的助推作用。如果支架呈现方式不当,效果就会适得其反。以《推荐一个好地方》为例。当老师启发学生从哪些方面推荐自己的好地方时,他们使用活动支架,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们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小组交流,从美丽的风景、美味的食物和娱乐三个角度进行梳理。可以也仅限于这三个方面,而不涉及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

这样一下子缩小了学生的表达维度,说明这种支架并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另外一位老师在这部分设计了学习单的支架:好地方(),理由1、2、首先,让学生自己填写学习清单,写出最充分的推荐理由,然后在小组中展示讨论。每个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都会补充和筛选自己的理由;当推荐地点相同时,推荐理由会在比较中进一步完善。这种支架呈现方式使学生选材有了抓手,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第二,如何使用-掌握支架使用的时机

一个好的支架只有在合适的时候才能起到桥梁的作用。在学生明确推荐地点和角度的基础上,一位老师将学习单支架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填写推荐地点的名称和理由,即写什么和怎么写。当以上两点已经解决的时候,再搭一个支架点,似乎已经失去了原来的辅助功能,反而有画蛇添足的感觉。所以,把握支架使用的准确时机至关重要。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修改作文时,选择关键字、画面感、“心动”作为评价支架的标准。所谓“心动”,就是让推荐对象产生想去的冲动。

但在练习之前不是要考虑好推荐的对象吗?由于朋友、教师、旅游团等推荐对象不同,推荐理由也不同,“心动”自始至终都应成为推荐的最终目标。在这里,推荐对象被视为评价支架之一。学生会有很大的修改空间,时机不合时宜,甚至有些学生会陷入不得不重写的困境。可以看出,支架使用的合适时机稍纵即逝,应牢牢把握。

第三,为谁使用-建立使用支架的对象

为了推荐一个好地方,很多学生选择了美丽的风景。如何写出美丽的风景?在指导学生写风景时,一位老师选择了范文支架,节选了《草原》的片段,这是六年级第一册老舍的名篇。教学参安排教学2课时,有的老师甚至要教3课时。面对四年级的教学对象,他们有能力消化这个写作场景的写作特点吗?如果消化不了,为什么要用“按顺序、注重细节、把握特点”的写作方法?可见,设计支架的第一个意义在于确定这个支架是为了学生,还是为了老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