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寒假专题作业(6.2):《再别康桥》.docx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1页96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寒假专题作业(6.2):《再别康桥》.docx
文档介绍:
1
2020-2021学年度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寒假专题作业
(6.2)再别康桥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萧红与戴望舒的友情
颜坤琰
1938年初,戴望舒挈妇将雏到了香港,不久便担任《星岛日报》副刊《星座》的主编。从此,戴望舒利用自己掌控的阵地,凭借港岛特殊的环境,编发了大量宣传抗日的文学作品, 使《星座》成了海内外中国人心中的“明星”。由于《星座》办得出色,《星岛日报》声誉日隆,一跃成为抗战时期香港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
戴望舒大概是在1939年2月致信萧红和她的丈夫端木蕻良,邀请他们为《星座》撰稿的。萧红发表在《星座》上的第一篇文章是小说《旷野的呼喊》,小说约两万字,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松花江畔的抗日故事。戴望舒对这篇宣杨抗战的作品十分欣赏,收到稿件后很快就在《星座》上连载。在此后的数月中,萧红又陆续寄去小说《花狗》《括桐》,散文《茶食店》《记忆中的鲁迅先生》等稿件。
1940年1月17日下午,萧红和端木蕻良飞抵香港。到港后,他们住在九龙尖沙咀。刚刚安定下来,戴望舒即突然造访。他与萧红夫妇虽已神交近一年,却素未谋面。戴望舒落落大方地自报家门:“我是戴望舒!”对这突如其来的晤面, 三人均感喜出望外,一见如故。
萧红和端木蕻良来到香港后,作为香港文协的当家人,戴望舒安排了一次欢迎会。萧红数次参加由戴望舒组织的香港文协活动。8月3日下午3时,由戴望舒等人筹办的香港文协纪念鲁迅六十周年诞辰大会在加路连山的孔圣堂如期举行。会上,萧红作了恩师鲁迅先生生平事迹的报告。
鲁迅先生六十周年诞辰纪念活动结束后,萧红几乎没再参加过香港文艺界的公开活动,潜心撰写《呼兰河传》。戴望舒也很理解和支持她,并让她把先前完成的章节交给他,以便在《星座》上发表。萧红照做了,戴望舒便从1940年9月1日起,开始在《星座》上连载《呼兰河传》。萧红在四个月的写作过程中,始终沉浸在对故土的眷恋和对儿时生活的无限感怀中,这是她一生中最充实、最愉快的四个月。《呼兰河传》是萧红全部著作中的扛鼎之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部著名的作品,是经过戴望舒的运筹推向社会的。
2
端木蕻良在《友情的丝——和戴望舒最初的会晤》中曾说:“我们和望舒在香港接触是频繁的,谈论一些问题,彼此也能理解……有点‘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味道。”随着萧红和戴望舒父往的加深,彼此之间在人格和心灵上便有了吏多的沟通和信任。
萧红是香港文协会员,戴望舒是香港文协的实际负责人, 萧红与戴望舒已交往近三年,有着较深的友谊,因此,在萧红病重之际及离世以后,于公于私,于情于理,戴望舒都不会袖手旁观。我们从杜宣的回忆录中可读到,戴望舒当时是积极参与其事的。杜宣在《忆望舒》中写道:“望舒告诉我,萧红逝世时的情况是很悲惨的……几个朋友,搞到一辆板车,自己拉着,走了六七个小时,将萧红的遗体拉到了浅水湾埋葬。”
1942年3月下旬的一天,戴望舒被捕了,他在狱中表现出了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凜然正气。4月27日戴望舒在牢中写下的《狱中题壁》,是他所有诗作中最光辉的篇章,是他铮铮铁骨的表白,更是20世纪的“正气歌”。
5月,叶灵凤经过多方奔走,终于将戴望舒保释出狱经过牢狱之灾,原本身强体壮的戴望舒彻底垮了,哮喘病也日趋严重。他却一直惦记着萧红,待身体稍稍恢复他便让叶灵凤陪着去凭吊萧红。1942年11月20日,正值寒冬腊月,他不顾病痛缠身,在朔风中艰难地步行六七个小时才来到浅水湾, 这是何等真挚的友情啊!
1944年8月的一天,戴望舒偕友人再次来到浅水湾凭吊萧红。一年后,戴望舒又来到浅水湾,想必是给萧红报告抗战胜利的喜讯吧!从1942年冬至1946年春戴望舒离港,三年多的时间里,戴望舒不知去过浅水湾多少次,荒滩已被他踏出了小径,这是何等真挚、何等执着的友情啊!若萧红地下有知,也会为结交了如此耿耿忠心的朋友而含笑九泉的。
戴望舒对萧红的怀念感人至深,不仅仅在于他三年多无数次地去浅水湾扫墓祭奠,还在于他写了一首短诗《萧红塞畔口占》。该诗全文如下: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选自2014年第9期《名人传记》,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艾青说:“戴望舒是中国的一个正直的、有很高的文化教养的知识分子。”
②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她出生在黑龙江呼兰县一个封建地主的家庭,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萧红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萧红夫妇刚到香港,对戴望舒的突然拜访很吃惊,虽喜出望外,但内心还是有些距离。
4
B.萧红和戴望舒交往日益加深,他们彼此之间在人格和心灵上有了全方位的沟通和信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