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2《离骚》 同步作业(含解析).docx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1页48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2《离骚》 同步作业(含解析).docx
文档介绍:
第一单元
 
 
离骚(节选)
基础过关练
一、通假字:写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释。
1.扈江离与辟芷兮 “辟”同“    ”,       
2.来吾道夫先路 “道”同“    ”,       
3.偭规矩而改错 “错”同“    ”,       
4.何方圜之能周兮 “圜”同“    ”,       
5.伏清白以死直兮 “伏”同“    ”,       
6.进不入以离尤兮 “离”同“    ”,       
7.芳菲菲其弥章 “章”同“    ”,       
二、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度①何不改此度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③道不通,度已失期      
2.信①苟余情其信芳      ②信言不美      ③愿陛下亲之信之      
3.固①固时俗之工巧兮      ②汝心之固      ③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4.虽①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      ②虽九死其犹未悔      
5.以①长太息以掩涕兮      ②宁溘死以流亡兮      ③既替余以蕙纟襄兮      ④肇锡余以嘉名      ⑤谣诼谓余以善***      
6.之①帝高阳之苗裔兮      ②何方圜之能周兮      ③高余冠之岌岌兮      
7.乎①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②延伫乎吾将反      ③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三、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春与秋其代序
古义: 
今义:代替序言的文章(多自有标题)。
2.恐美人之迟暮
古义: 
今义:美貌的女子。
3.怨灵修之浩荡兮
古义: 
今义:水势大;形容广阔或壮大。
4.固时俗之工巧兮
古义: 
今义:细致,精巧(多用于工艺品或诗文、书画)。
5.偭规矩而改错
古义: 
今义:改正错误。
6.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古义: 
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7.宁溘死以流亡兮
古义: 
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8.自前世而固然
古义: 
今义: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9.长余佩之陆离
古义: 
今义:形容色彩繁杂。
四、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名余曰正则兮        
2.字余曰灵均        
3.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        
4.謇朝谇而夕替        
5.谣诼谓余以善***        
6.鸷鸟之不群兮        
7.何方圜之能周兮        
8.屈心而抑志兮        
9.伏清白以死直兮        
10.固前圣之所厚        
11.步余马于兰皋兮        
12.高余冠之岌岌兮        
13.长余佩之陆离        
五、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1.帝高阳之苗裔兮。
特殊句式: 
译文: 
2.肇锡余以嘉名。
特殊句式: 
译文: 
3.恐年岁之不吾与。
特殊句式: 
译文: 
4.謇朝谇而夕替。
特殊句式: 
译文: 
5.步余马于兰皋兮。
特殊句式: 
译文: 
6.不吾知其亦已兮。
特殊句式: 
译文: 
7.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特殊句式: 
译文: 
8.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特殊句式: 
译文: 
9.既替余以蕙纟襄兮,又申之以揽茝。
特殊句式: 
译文: 
六、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品,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
2.“楚辞体”是楚地的诗歌形式,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离骚》为典型代表,故又称“骚体”。《楚辞》是由西汉刘向创作而成的。(  )
3.“回朕车以复路兮”中的“朕”是第一人称代词,我。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  )
4.考,称已故的父亲。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称自己已故的母亲为“妣”“先妣”,而已故的父母就合称为“考妣”。(  )
5.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名是举行冠礼时才起的。(  )
6.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开创了诗人由集体歌唱到个人创作的新时代。(  )
七、默写。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 
2.《离骚》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作者品德高尚却遭到嫉妒和诽谤的句子是“      ,      ”。 
3.《离骚》中表明作者宁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