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页,共13页
第1页,共13页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 A 2. A 3. B 4. B 5. A 6. D 7. C
8. A 9. A 10. D 11. B 12. B 13. D 14. C
15. B 16. B 17. C 18. C 19. D 20. B 21. C
22. C 23. B 24. D 25. B 26. D 27. D 28. B
29. A 30. B
31. (1)爱国主义精神、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32.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通过系列活动这一载体,为人们营造了学****领悟、践行五四精神的良好文化环境。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同学们加深对五四精神的认识,把人生奋斗汇入时代洪流。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活动的开展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用历史的光芒照亮未来。⑤优秀文化塑造人生。通过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丰富其精神世界,增强其精神力量,促进其全面发展。
【解析】
1. 【分析】
此题考查文化的内涵的知识,考查学生识记、区分易混知识、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紧扣文化的内涵,并分清文化现象与政治、经济等现象,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
中学生到社会宣传抗震救灾精神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属于文化现象,①符合题意;体育是文化的重要形式,因此某市民观看第七届军运会开幕式属于文化现象,②符合题意;某企业生产劳动防护及安全产品属于经济现象,③不符合题意;某市民就城市规划向政府提出建议,是公民在积极参与民主决策,体现的是政治现象,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①说法正确,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所以科学技术属于文化的范畴;
②说法正确,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第2页,共13页
第13页,共13页
③说法错误,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④说法错误,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而不是商品经济特有的现象。
故选:A。
本题考查: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它既不是指广义的文化,也不是指狭义的文化。
(2)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
此类试题属于简单题,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本题考查文化的内涵和特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理解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轻松解答。
3. ACD不合题意,B符合题意,北京喇叭沟原始森林公园里,上演了一场别具特色的“满韵霓裳”的满族服饰秀,让游客一览满族服饰魅力的同时,也感受到自然美与创作美的琴瑟和声。材料表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故选:B。
本题考查: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第12页,共13页
第3页,共13页
4. ①④正确,《曾国藩家书》不仅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更是一部蕴藏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哲学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