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生物试题 2019.12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真核生物体内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质中的N主要存在于氨基上,R基上可能也存在少量的N
B.等质量的糖类和脂肪氧化分解时,糖类氧化分解产生的能量较多
C.细胞中的RNA主要的合成场所是细胞核,主要的分布场所是细胞质
D.若细胞中某小分子只含C、H 、0、N四种元素,则可判断该小分子是氨基酸
2.下列有关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膜两侧的结构是对称的
B.动物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必须有细胞膜表面的受体蛋白参与
C.胰岛细胞与肝细胞不直接接触,需要借助信息分子进行信息交流
D.精子与卵细胞膜直接接触进行信息传递时,不需要信息分子的参与
3.如图表示物质进入细胞的四种方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温度只影响图中②和⑧过程的速率 B.吞噬细胞通过④过程吞噬病原体
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乙醇的方式是① D.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②
4.右图表示在不同温度下( pH适宜),过氧化氢在有过氧化氢酶和无酶也无其他催化剂两种条件下的分解速率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b表示无酶也无其他催化剂时的反应速率曲线
B.m点对应温度是长时间保存过氧化氢酶的最适温度
C.图中a、b两曲线对照可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特点
- 2 -
D.若改变pH,则b曲线的最大值改变,m点一般不变
5.将蓝莓果实放在0.5°C的密闭容器中保存,定时测定氧气消耗速率和二氧化碳生成速率,结果如下表。
时间(小时)
0
100
200
300
400
500
O2消耗速率(ml·kg-1·h-1)
2.56
1.71
1.41
1.35
1.12
0.90
CO2生成速率(ml·kg-1·h-1)
4.75
2.05
1.77
1.48
1.23
1.0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刚开始氧气消耗速率和二氧化碳生成速率都快速下降,随后二者的变化都变缓
B.贮存500小时后,蓝莓果肉细胞只进行厌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生成速率始终大于氧气消耗速率是因为厌氧呼吸强度始终大于需氧呼吸强度
D.贮藏时间越久,蓝莓果肉细胞积累的乳酸和二氧化碳越多
6.下图中的a、b、c、d为植物细胞内物质转化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c、d过程都是在生物膜上进行的
B.b、d过程在人体细胞中也可进行
C.b、d过程都有热能的释放
D.在光照充足等适宜条件下,a强于b,c强于d
7.用亚硝基化合物处理萌发的种子,发现某基因上一个腺嘌呤(A)经脱氨基变成了次黄嘌呤(I),I不能与T配对,但能与C配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这种基因突变属于人工诱变,碱基对被替换
B.连续复制两次后,含原基因的DNA分子占1/4
C.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与原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D.突变性状对该生物的生存是否有害,取决于能否适应环境
8.下列关于研究材料、方法及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发现了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
B.沃森和克里克以DNA大分子为研究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破译了全部密码子
C.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区分蛋白质与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D.摩尔根等人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通过统计后代雌雄个体眼***状分离比,认同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
9.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3 -
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仅35S标记组就能证明蛋白质未进入细菌
B.离体细菌转化实验,证明S型菌的DNA能诱导R型菌产生定向突变
C.若让噬菌体侵染含32P和35S标记的细菌,子代噬菌体的DNA无放射性,蛋白质有放射性
D.若以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R型菌混合进行液体悬浮培养,会产生光滑的菌落
10.某兴趣小组调研发现有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在土壤中不易被降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培养基中加入高浓度的该除草剂,筛选出具有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突变体,并利用该细菌突变体降解土壤中的残留除草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高浓度的除草剂可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增强降解除草剂的能力
B.选择培养使不同性状的个体之间出现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