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二0年齐齐哈尔市初中学业考试 化学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90分钟 2.使用答题卡的考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P-31 S-32 C1-35.5 Fe-56 Cu-64 Zn-65 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11小题每题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14小题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纸张燃烧 B. 水结成冰 C. 汽油挥发 D. 玻璃破碎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详解】A、纸张燃烧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水结成冰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正确; C、汽油挥发只是汽油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正确; D、玻璃破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正确。故选A。 【点睛】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下列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测定溶液pH值
C. 闻药品气味 D. 倾倒液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点燃酒精灯时,不能用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否则容易产生燃烧事故,错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往试管内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试管要略微倾斜,瓶口紧挨着试管口倾倒,避免液体溅出,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D. ***化铵和熟石灰混合研磨生成***化钙、氨气和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不是白雾,错误,不符合题意。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而不是空气,错误,不符合题意。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正确,符合题意。 D、***化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可生成***化钙、氨气和水属于实验结论,不属于实验现象,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学校防控新冠肺炎所用消毒液成分之一是次***酸钠,以下反应可生成次***酸钠,,其中X的化学式为() A. NaClO B. Na2O C. NaOH D. NaClO3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可知,反应前***原子2个、钠原子2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2个,反应后***原子1个、钠原子1个、氧原子1个、氢原子2个,X中含有1个钠原子、1个***原子、1个氧原子,则X为NaClO。 故选:A。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焦炭用于冶炼金属 B. 盐酸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C. 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D.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金属冶炼中焦炭作为还原剂,该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与题意不符。 B、盐酸除锈是盐酸与氧化铁反应,该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与题意不符。 C、碳酸氢钠与胃酸发生反应,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该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与题意不符。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6.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含有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乙硫醇(C2H5S),一旦煤气泄漏,容易引起人们警觉。下列关于乙硫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乙硫醇由碳、氢、硫三种元素组成 B. 乙硫醇中含有硫单质 C. 乙硫醇由9个原子构成 D. 乙硫醇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