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O二O年全市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物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场所,请勿高声喧哗”。这是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 ) A. 传播 B. 音调 C. 响度 D. 音色 【答案】C 【解析】 【详解】高声喧哗指的是声音大,即指声音的响度大,“公共场所,请勿高声喧哗”,这是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响度。 故选C。 2.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如“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中,“远树来”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行船 B. 远树 C. 河岸 D. 山峰 【答案】A 【解析】 【详解】A.远处的树和行船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以行船为参照物,树是运动的,符合题意; B.研究对象不能选择自己为参照物,所以不能选择远树为参照物,不符合题意; CD.远处的树与河岸、山峰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图甲是观察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这种物质是一种晶体,它的熔点是100℃ B. 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所含热量增多
C. 这种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15min D. 加热一段时间后,从烧杯中冒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该物质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80℃,故A错误; B.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吸收的热量增多,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故B错误; C.这种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的时间 t=25min-10min=15min 故C正确; D.加热一段时间后,从烧杯中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 故选C。 4.因为电能便于输送和转化,已成为现代社会离不开的一种能源。电能属于( ) A. 一次能源 B. 二次能源 C. 可再生能源 D. 不可再生能源 【答案】B 【解析】 【详解】电能是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可以得到的能源,属于二次能源。 故选B。 5.下列对有关数据的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 人的正常体温约37.8℃ B. 自行车正常骑行速度约30m/s C. 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约是25cm D. 一枚鸡蛋的质量约500g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不符合题意; B.自行车正常骑行速度约5m/s,不符合题意; C.在合适的照明情况下,正常的眼睛观看25cm远的物体时,既清楚又不会感到疲劳,因此把25cm的距离称为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符合题意; D.一枚鸡蛋的质量约50g,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下列图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 电水壶接三孔插座 B. 湿手拔插头 C. 使用地缘皮破损的导线 D. 开关接零线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电水壶的金属外壳必须接地,应采用三脚插头及三孔插座,可以防止外壳漏电时发生触电事故,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符合题意; B.接在电路中的电源插头属于带电体,用湿手拔插头时,自来水属于导体,有可能使电流通过水传到人体上,使人体触电,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不符合题意; C.使用绝缘皮破损的导线容易发生触电事故,不符合题意; D.开关接在灯泡和零线之间,当断开开关,火线和灯泡还处于连接状态,人接触灯泡的金属部分时会发生触电事故,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疫情期间,小丽帮妈妈做家务时,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茶壶的壶嘴和壶身组成连通器 B. 菜刀刀刃很锋利,是为了减小压强 C. 利用大气压把吸盘式挂钩压在平滑的墙壁上 D. 浴室内的防滑垫表面凹凸不平是为了增大摩擦 【答案】B 【解析】
【详解】A.茶壶的壶嘴与壶身组成了连通器,因此壶身的水位总是与壶嘴的水位相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菜刀的刀刃很锋利,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吸盘在工作时,需排出里面的空气,大气压便将其压在墙面上,是利用了大气压,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浴室内的防滑垫表面凹凸不平,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如图所示,用相同的滑轮安装成甲。乙两种装置,分别将A、B两物体匀速向上提升,若所用拉力大小相等,绳端在相同时间内移动了相同的距离。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物体上升的速度相同 B. 两种装置的机械效率相等 C. 两次提升物体所做的有用功相等 D. 两种装置中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