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检测题--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选修4人教版(含解析版答案).docx


高中 高三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1页34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检测题--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选修4人教版(含解析版答案).docx
文档介绍:
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在中国历史上,孔子一再被“神化”,而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孔子又被抓住保守的一面,进而被“鬼化”。孔子政治思想的保守性主要体现在(  )
A. 仁者爱人
B. 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
C. 克己复礼
D. 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2.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  )。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3.孔子和柏拉图是古代东西方思想界的巨人,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其“仁”、“礼”、“中庸”,柏拉图写《理想国》宣扬其“哲学王”。二者共同之处是(  )
A. 面对社会转型提出自己治国主张
B. 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利益
C. 宣扬自己的哲学思想,教育更多的子弟
D. 对现实社会不满,力图构建和谐社会
4.面对乱世,孔子忧心忡忡,希望以他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但其政治理念最终破灭于现实面前。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
A. 孔子及其弟子都是没有实权的文人
B. 孔子的主张不能助诸侯实现称霸梦想
C. 孔子设计的那套礼仪规范太过繁琐
D. 孔子试图混淆上下等级关系而遭拒
5.现在,我国提倡“以德治国”,而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以德治民”的主张。这说明(  )。
A. “德治”将要取代“法治”
B. 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
C. 时代发展了仍须遵循一致的道德准则
D. 对传统文化必须绝对予以肯定
6.柏拉图心中理想的国家,由三个等级的公民构成:统治者、武士、劳动者。他认为统治者应该具有(  )
A. 自制之德
B. 勇敢之德
C. 智慧之德
D. 服从之德
7.“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下列各项中与该对联所写历史人物主张无关的是(  )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C.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8.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  )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9.哀公问政,子曰:“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孔子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
A. 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B. 民心的重要性
C. 人的才能的重要性
D. 教化的重要性
10.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王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B. 主张统治者要有五种道德规范,得到百姓信任,实施仁政
C. 主张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D. 主张教育“有教无类”
11.服从于“意见”,让大智慧屈从于****俗与偏见。法律是因为一般人固有的缺陷而设立的,而哲学家却没有这样的缺陷。柏拉图的上述观点(  )
A. 提倡哲学家主导法律的制定
B. 强调人的尊严和权威
C. 表达对现实不良政治的不满
D. 开创理性主义的传统
12.孔子的学生冉有胆小怕事,遇事畏缩,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抓紧,要立刻去做;仲由敢作敢为,但做事鲁莽,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冷静,请教父兄后再去做。这反映出孔子在教育上主张(  )
A. 启发诱导
B. 循序渐进
C. 因材施教
D. 有教无类
13.杨绛在其著作《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中说“孔子出门必坐车”。孔子的这一行为最能体现儒家思想中的( )
A. 礼
B. 仁
C. 中庸
D. 德治
14.下列主张属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
A.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B. 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 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15.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这句话表明他和柏拉图之间存在分歧,他们在哲学方面的分歧主要在于(  )
A. 人是否要追求现实的幸福
B. 现实世界是否具有真实性
C. 是否要确定哲学的研究对象
D. 人是否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
16.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
A. 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
B. 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 学术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