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九中下学期开学考试高三年级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注意: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按规定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西周政府规定市场中禁止贩卖礼器和兵器;贵族买东西只能通过手下的管事和仆役等人
去办,自己不能入市。以上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维护社会等级秩序 B.限制贵族滥用私权
C.加强对市场的监管 D.防止扰乱社会治安
2.汉代皇帝秘书处有六尚:尚衣、尚事、尚冠、尚席、尚浴、尚书;宰相秘书处有东曹、西曹、户曹、法曹、尉曹、兵曹、金曹、仓曹等十三曹。由此可见( )
A.汉代中央官僚体制成熟 B.秦汉以后皇权专制趋势
C.相权已凌驾于皇权之上 D.当时国家事权在宰相府
3.北宋首创“钞盐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部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这表明北宋( )
A.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D.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4.明英宗时,流民几乎遍及全国。 这些流民或泛舟出海,到南洋和日本交易;或注入城市,打工度日,沦为乞丐;或进入深山,垦荒种田,采矿淘金。大量流民的出现在客观上( )
A.引发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政策 B.利于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C.加速了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D.导致白银成为通用货币
5.中国古代家训灌输忠孝观念,强调治家理财,重视耕读立业。到了近代,则强调经世致用,重视培养工商业意识,注重培养世界视野。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府的引导宣传 B.家族发展繁荣的需要
C.自然经济的解体 D.民族危机加深的影响
6.皖系军阀徐树铮访问法国期间,在巴黎宴请宾客,席间徐树铮致辞:“今晚所备菜肴皆菲薄粗鄙,不堪招待。”酒店经理听后认为徐树铮是对酒店的侮辱,蓄意损害其名誉,于是提起诉讼。这一事件从本质上反映了( )
A.近代中国国际地位低下 B.中西方在饮食方面的区别明显
C.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 D.守旧势力对外部世界茫然无知
7.“二五”计划初期,***提出的《工作方法六十条》:要求计划做三本账,中央做两本账,一本是必成的计划,对外公布,第二本则是期成的计划,不对外公布;地方也有两本账,地方的第一本账就是中央的第二本账,这在地方是必成的,地方的第二本账也是期成的。由此可见( )
A.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严重 B.中央部分纠正左倾错误
C.经济非正常发展态势明显 D.调整八字方针初见成效
8.对于雅典民主,柏拉图认为(和绝大多数的希腊哲学家相同):“闲暇乃是智慧的主要条件,而智慧又是与统治能力成正比的。”在柏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