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考模拟试卷(模拟预测)(解析版).docx


初中 七年级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8页653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考模拟试卷(模拟预测)(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模拟预测
中国古代史模拟试卷
(测试范围:七年级下册)
一、选择题(共40分)
1.(2021·江苏镇江·二模)根据下图可知,隋朝完成了
A.中央集权 B.民族融合 C.专制强化 D.国家统一
【答案】D
【详解】
详解
依据题干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南北朝时期国家处于分裂对峙状态,北朝经历了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北周,南朝先后经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南北朝后期,北周灭掉北齐,统一北方,之后隋朝取代北周并消灭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陈朝,从而完成了国家统一,D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南北朝到隋朝时期国家由南北分裂对峙到走向统一的历程,没有体现中央集权、民族融合或专制强化,排除ABC项。故选D项。
2.(2021·湖北·孝昌县教学研究室模拟预测)汉唐盛世皆是帑藏丰实,充斥汉武太仓的是“陈陈相因”的粟,玄宗开元时的公私仓廪则是“稻米流脂粟米白”。引起政府储粮从“粟”到“稻米、粟”这一变化的主要条件是( )
A.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形成 B.政府均田限田措施成效显著
C.洲际物种交流影响经济生活 D.交通运输网络日益发展完善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稻米”是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粟”是北方当时主要的粮食作物,汉朝时的主要储藏是粟,而但是南方的主要粮食是稻米,由于交通 不发达,所以很难运到北方,到了唐朝时期,由于大运河的开凿,所以南方的稻米可以运到北方,所以材料中的现象主要的条件是由于当时交通运输的发展,D项正确;唐朝时期经济重心并没有完成南移,排除A;唐朝后期均田制逐渐遭到破坏,排除B项;材料中的“稻米、粟”都是中国传统农作物,没有涉及到洲际物种交流,排除C项。故选D项。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2021·广东·模拟预测)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河南篇目作品占三分之一之多。唐代三大诗人河南有其二。河南著名文学家有蔡文姬、潘安、谢灵运、江淹、韩愈、刘禹锡、元稹、李贺、李商隐等。这说明河南
A.是唐朝诗歌的起源地 B.是华夏姓氏的发源地
C.是中国文学的发祥地 D.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核心
【答案】C
【详解】
依据题干“《诗经》中河南篇目作品占三分之一之多”“唐代三大诗人河南有其二”“河南著名文学家有蔡文姬、潘安、谢灵运、江淹、韩愈、刘禹锡、元稹、李贺、李商隐等”,可知河南在历史上出现了众多著名的文学家,是中国文学的发祥地之一,C正确;题干不仅提到唐朝诗歌,也提到河南在其他朝代出现了众多的文学家,A排除;仅凭题干中这些文学家的姓名,不足以得出河南是华夏姓氏的发源地,B排除;中国古代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儒家思想,D排除。故选C。
4.(2021·广东·模拟预测)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天竺,带回大批梵文经典;鉴真六次东渡,将佛法、建筑、雕塑、绘画等传到日本。由此可知,他们的共同贡献是( )
A.维护了国家统一 B.促进了文化交流
C.推动了民族交融 D.强化了对外管辖
【答案】B
【详解】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玄奘西行天竺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因此两人的共同贡献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B正确;题干的主旨是唐朝时期的中外关系,与维护国家统一或推动民族交融无关,AC排除;玄奘和鉴真的共同贡献是促进了中外交流,而非强化对外管辖,D排除。故选B。
5.(2021·湖北·英山县实验中学模拟预测)阅读下表,据表格内容可得出
朝代
西汉初期
唐朝中叶
唐朝末年
表现
诸侯王发动叛乱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原因
分封诸侯
节度使权力过重
内轻外重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影响
叛乱被平定,中叶对全国的统治得到加强
后患无穷,由盛转衰
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开始。
A.封建王朝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 B.加强中央集权能稳定王朝
C.封建割据导致汉朝、唐朝衰亡 D.割据分裂只出现于王朝末期
【答案】B
【详解】
依据题干表格内容可知,西汉初期由于分封诸侯,导致七国之乱;唐朝中叶由于节度使权力过重,导致安史之乱;唐朝末年由于内轻外重,导致藩镇割据,由此可知,得出的教训是必须削弱地方政权的力量,强化中央集权,B项正确;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属于表象,排除A项;汉朝并非亡于封建割据,排除C项;D说法与西汉初期的七国之乱矛盾,排除。故选B项。
6.(2021·云南玉溪·二模)宋朝时期,全国范围内出现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 B.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
C.八股取士制度的推动 D.闭关锁国政策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