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专题15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2021届中考历史复习必背知识清单与真题演练.docx


初中 七年级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5页99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专题15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2021届中考历史复习必背知识清单与真题演练.docx
文档介绍:
1
2021届中考历史必背知识清单及真题演练
专题十五: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一部分 必背知识清单
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状元实业家张謇
  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2.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五个阶段:
  A.从洋务运动开始,出现了民族工业的萌芽,但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
B.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
  D.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E.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也没能得到很好的恢复。
  (2)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原因: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
  (3)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A.总体水平比较落后(由于三座大山的压迫)
  B.发展不平衡(不平衡的表现如下)
  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地区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广大内地非常薄弱。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科技改变生活
  (1)轮船、火车的传入:
  19世纪初,西方发明了轮船、火车。后相继传入中国,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也极大地促进了商品流通。
  (2)电报、照相、电影的传入:
  19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近代以来,照相和电影也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2
  2.礼仪的变化: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等法令,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取消了“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三、近代教育的发展
1.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办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新式学校。
2.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名北大,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3.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同时兴办学堂,统一全国学制。
四、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1.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中国近代报纸开端的标志。
2.商务印书馆是近代国人创办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2020海南)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它(朝鲜战争)的发生,并不是完全没有精神准备,因为世界范围内的冷战对峙局面已经形成并日趋紧张,因为美国政府当时实行着敌视新中国的政策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在异常残酷的战争中,志愿军涌现出30多万英雄模范和功臣,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汇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包括美、苏在内的世界各囯都感到必须重新估计中国在亚洲和囯际事务中的分量。通过这场战争,人民军队建设向国防现代化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发动朝鲜战争的原因。(2分)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4分)
(3)“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列举两位抗美援朝战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