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 课时训练(含答案).docx


初中 七年级 上学期 历史 教科版

1340阅读234下载6页231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 课时训练(含答案).docx
文档介绍:
统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课时训练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一、选择题
1.以少胜多,以弱克强,击敌要害,一战而统一北方的战役是(  )
A.城濮大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2.《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它们出自下列哪次战役(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D.长平之战
3.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事件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三顾茅庐 D.七擒孟获
4.图示法是学****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一幅图能直观反映三国鼎立的形势(  )
A B C D
5.三国时期,立足于长江中下游,并向岭南、台湾发展的政权是(  )
A.魏    B.蜀    C.吴    D.西晋
6.蜀国丞相诸葛亮说:“今民困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这表明(  )
A.蜀锦已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B.蜀锦是打败魏、吴的主要武器
C.蜀锦制造业耗费国家资财,使国库空虚
D.蜀锦生产技术落后,难与敌人生产相配
7.青年歌手林俊杰在歌曲《曹操》中唱道:“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歌词中的“分三国”是指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其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
A.208年,赤壁之战 B.220年,曹丕称帝
C.221年,刘备称帝 D.229年,孙权称帝
8.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
A.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B.三国鼎立,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按图中编号填写三国名称和都城。
①    ②    ③   
(2)按图中编号填写三国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
①   、   
②   、   
③   、   
(3)上图中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战役是   。
(4)曹操在上面两场战役中一胜一败,试分析原因。这不同的结局,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10.我国古代有一种器皿称之为“鼎”,一般来说,“鼎”有三足。我国历史上曾出现三国分立的局面,被形象地称为“三国鼎立”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