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专题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2021届中考历史复习必背知识清单与真题演练.docx


初中 七年级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5页121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专题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2021届中考历史复习必背知识清单与真题演练.docx
文档介绍:
1
2021届中考历史必背知识清单及真题演练
专题四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第一部分 必背知识清单
一、三国鼎立
  1.赤壁之战:208年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2.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220年,曹丕废汉献帝,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
  3.三国经济:魏重视修建水利工程,农业发达,蜀国丝织业兴旺,吴国造船业发达,230年,孙权派将军 卫温 等,率军万余人,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夷洲(即台湾)。
二、江南地区的开发
  1.西晋建立: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得皇位,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国。
  2.“五胡”内迁:从东汉末年以后,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3.西晋灭亡: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西晋。
  4.东晋建立:西晋灭亡的第二年(317年),司马睿重建晋朝,史称“东晋”,都城在建康。
  5.四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用汉人王猛为丞相,统一黄河流域。
  6.南朝的更迭:420年,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东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7.江南地区的开发
  (1)开发时间:从东汉末年开始
  (2)开发原因:
  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自然条件)
  ②江南地区战乱较少,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社会原因)
  ③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根本原因)
  (3)表现: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大片荒田开垦为良田;稻田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4)意义: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2
三、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当时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生产、生活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迁都: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气候干旱,粮食供应不足;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学****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
  2.孝文帝改革措施包括:
  ①(说汉话)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着胡服)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改汉姓)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④(与汉人通婚)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3.改革的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三)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民族交融的背景、表现及其影响。
背景:①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相互学****十六国北朝统治者,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有利于推动民族交融;③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
表现:各民族在经济和文化上交流密切频繁,汉语成为北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