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历史终极考前预测卷(九)
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1、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其创立的儒家学说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属于孔子思想的是
A.“无为而治”
B.“仁者爱人”
C.“兼爱”“非攻”
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2.《史记》中记载:“愿陛下令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材料中的“上”指
A、汉高祖 B.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元部
3.东汉时期有一位名医,曾任过太守。他以“上以济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的担当精神,“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严谨态度,写成了一部医学著作,对中医学理论和方法多有发展,还提出了“治未病”的理论。该著作为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4.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在民族心理上,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可见孝文帝改革 A.实现了南北统一 B.提升了洛阳的地位 C.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D.促进了民族交融
5.下面是汉至北宋的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表中户数的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朝代
地区
西汉(2年)
西晋(280年)
唐代(742年)
北宋(1080年)
北方
965
149
493
459
南方
111
65
257
880
第*单元……
第6课北宋的政治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A.经济重心南移
C.城市经济活跃
B.南方社会安定
D.民族交融加强
6.右图是《中国历史》中某一单元的目录。结合各课标题,则该单元标题应为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7.从某种程度上看,文学作品是映照社会的一面镜子,不同程度上折射社会的面貌。在中国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有一部文学作品被评价为剖析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该作品应是
8.下列人物中,首次提出民主与科学,并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掀起新文化运动的是
9.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按照中华民国纪年法,西安事变发生于
A.民国二十五年
B.民国二十六年
C.民国二十七年
D.民国二十八年
10.***在1952年9月的中央书记处一次会议上指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采取社会主义政策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10年或者以后才开始过渡。”这里“社会主义政策”指的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行“一五”计划
D.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再转向城市改革
11.由下图可知,当时我国农村
我国部分年份粮食产量和粮食收购量的变化柱状图
A.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 B.集市贸易不断发展
C.经济体制出现变动 D.大力支援工业化建设
12.“社东有条清水河,河岸是个小山坡,社员山上挖红薯,闹闹嚷嚷笑呵呵。忽听河里一声响,河水溅起一丈多,吓得我忙大声喊:‘谁不小心掉下河?’大家一听笑呵呵,一位姑娘回答我:‘不是有人掉下河,是个红薯滚下坡!'”这首歌谣反映了
A.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合作化浪潮
B.“大跃进”中的“浮夸风”
C.“文化大革命”中的经济动荡
D.改革开放初期的农业大发展
13.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右图反映了
A.香港回归祖国
B.澳门回归祖国
C.“九二共识”的达成
D.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14.下图为《深圳特区报》某年2月20日到3月6日连续发表的八篇评论,史称“猴年八评”.这一系列评论的背景是
A.中共十一届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