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主题四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2020年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思维导图+背诵手册+好题精练)(人教版).doc


初中 七年级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7页178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主题四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2020年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思维导图+背诵手册+好题精练)(人教版).doc
文档介绍:
专题四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
民族交融
第一部分 思维导图
第二部分 背诵手册
5.1三国鼎立
1.200年,官渡之战,曹操VS袁绍,曹操胜,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2.208年,赤壁之战,刘备、孙权VS曹操,刘备、孙权胜,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三国鼎立:魏220年曹丕(洛阳)、蜀221年刘备(成都)、吴222年孙权(建业,今南京)。
4.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魏国兴修水利,蜀国丝织业兴旺,吴国造船业发达。
※吴国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5.2江南地区的开发和北魏孝文帝改革
5.西晋完成统一: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马炎篡夺了魏国皇位,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军队灭掉了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316年,匈奴人灭亡了西晋。(三家归晋)
6.南方与北方的对峙:
㈠第一阶段:
南方:317年,司马睿,都城在建康(今南京),历史上称东晋。
北方: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作用王猛为丞相,统一了黄河流域。
战争:383年,前秦与东晋进行淝水之战,前秦大败。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㈡南北朝:
南朝:420年,刘裕,建立宋,结束东晋统治,南方经历了四个王朝宋齐梁陈,总称南朝。
北朝:439年,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来,北魏分裂,北方先后出现四个王朝。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北朝。
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候民族流动的趋向及意义:
从什么时候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举出迁入中原的三个少数民族名称。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发生什么时候?
东汉末年;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五个中任意三个;西晋后期。
什么原因导致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北方战乱。
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发生有何影响?
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想一想,人口迁徙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8.江南地区的开发:
原因: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统治者的重视;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意义: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9.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改革:
⑴背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
  ⑵孝文帝迁都:①平城——洛阳。
②原因:经济:干旱,粮食产量不足 ;地理(主要):偏僻,不利于学****先进汉文化,不利于控制中原;政治:保守势力强大;军事:敌人强大。
  ⑶目的:加强北魏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根本);学****和接受先进的汉文化。
⑷内容:
A.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
B.迁都洛阳,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C.实行汉化政策:
①说汉语: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②穿汉服: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③改汉姓: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姓,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④与汉姻:鼓励鲜卑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