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2019年7月,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所代表的良渚文化具有“稻作、礼玉、黑陶”等特征。与良渚文化特征类似的文化遗址是 A. 半坡遗址 B. 河姆渡遗址 C. 红山遗址 D. 大汶口遗址 【答案】B 【解析】 【详解】考查点:河姆渡遗址。解题思路:本题要结合遗址的典型历史依存分析。河姆渡遗址发现栽培水稻的遗迹,有陶器、骨器、石器等大量珍贵文物,故B符合题意;半坡遗址发现世界最早栽培粟的痕迹,排除A;红山遗址是华夏文明最早的遗迹之一,没有发现稻作遗迹,大汶口遗址没有发现稻作遗迹,排除CD。故选B。 2.泰朝创立了大-统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了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了由中央直接管辖的 A. 禅让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秦始皇完成统一后,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辖,废除了分封制,建立了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故B项正确;禅让制在夏朝之前实行,排除A项;科举制是在隋朝创立的,排除C项;行省制是元朝创立的,排除D项。故选择B项。 3.张骞通西城使天山南北地区历史上第一次与中原连为-体,中原与西城乃至更西的广大地区交通路线逐步开辟,形成了著名的通商要道 A. 茶马古道 B. 驰道 C. 丝绸之路 D. 蜀道 【答案】C 【解析】 【详解】西汉汉武帝时期张骞通西城,形成了著名的通商要道丝绸之路,它以主要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C正确;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边疆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分川藏、滇藏两路,A排除;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B排除;蜀道是古代由长安通往蜀地的道路,D排除。故选C。 4.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这条世界上建造时间最早、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开凿于 A. 秦始皇统治时期 B. 汉武帝统治时期 C. 隋文帝统治时期 D. 隋炀帝统治时期 【答案】D 【解析】 【详解】隋炀帝大业元年至六年,即605年至610年,隋炀帝动用百万百姓,疏浚之前众多王朝开凿留下的河道,修了隋唐大运河,故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 5.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这一现象表明 A.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实现南移 B. 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 C. 中国古代丝织生产达到高峰 D. 宋代的制瓷水平领先世界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唐中期开始至南宋,我国经济中心转移到长江流域,南方农业发展超过北方,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就是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故A项正确;题干主旨强调的是农业生产,BCD强调的是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情况,不符合题意,均可排除。故选A。 6.在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医药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李时珍对中医药学发展的贡献是 A. 开创“望闻问切"四诊法 B. 撰写《伤寒杂病论》 C. 编写《千金方》 D. 编写《本草纲目》 【答案】D 【解析】 【详解】考查点:《本草纲目》。解题思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搜集和整理了800多种医药书籍,经过27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D项符合题意;A项开创“望闻问切"四诊法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扁鹊,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撰写《伤寒杂病论》的是东汉末年的张仲景,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编写《千金方》的是孙思邈,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为D。 7.“由秀才封王,主持半壁旧河山,为天下读书人顿生颜色:驱外夷出境,自辟千秋新事业,语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这段文字评价的是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 A. 文天祥 B. 郑和 C. 戚继光 D. 郑成功 【答案】D 【解析】 详解】1662年郑成功率军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捍卫了国家主权,故D项正确;文天祥是抗元英雄,排除A项;郑和下西洋传播了友谊,排除B项;戚继光是抗倭英雄,排除C项。故选择D项。 8.在纽约华埠立有林则徐铜像,铜像基座上题有中文“世界禁毒先驱林则徐”。禁毒先驱林则徐的伟大壮举是 A. 抗击倭寇 B. 黄海海战 C. 虎门销烟 D. 收复新疆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