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 历史试题(A卷) (开卷本卷共五个大题,满分50分,同道德与法治学科共用90分钟) 一、选择题 1.半坡和河姆渡文化是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典型代表。我们了解当时这两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是通过他们留下的 A. 遗迹遗物 B. 甲骨文字 C. 青铜铭文 D. 史书记载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和河姆渡文化是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典型代表,属于原始社会时期,当时尚未产生文字,因此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态主要是通过遗迹遗物,A正确;甲骨文字、青铜铭文当时还没出现,BC错误;文字尚未产生,史书更无从出现,D错误。综上故选A。 2.古代重庆是巴族的主要活动地。在已发现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巴人墓中出土了精美的剑、矛、钺、戈等巴式铜兵器。由此可推断当时的巴族 A. 有较发达的稻作农业 B. “武舞”与“跳歌”并存 C. 掌握了金属冶铸技术 D. 尚处于氏族部落阶段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春秋战国时期的巴人墓中出土了……巴式铜兵器”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巴族掌握了金属冶铸技术,C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铜兵器”与农业、祭司无关,AB错误;氏族是以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自然形成的人类共同体,材料与之不相关,因此D错误。综上故选C。 3.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某学校历史组在当天推出了以“融合:从春秋到秦汉”为主题的文物图片线上展览。下列符合该主题的图片有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从春秋到秦汉”,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不属于这一时期,①排除;吴王夫差是春秋时期的诸侯王之一,属于这一时期,②正确;战国铜壶反映了当时的水陆攻战,属于这一时期,③正确;秦半两钱反映的是秦朝统一货币,属于这一时期,④正确。故选D。 4.中国的传统医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开创中医临床理论体系,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是 A. 张仲景 B. 华佗 C. 张角 D. 贾思勰 【答案】A 【解析】 【详解】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开创中医临床理论体系,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被称为医圣,A正确;华佗是东汉末年名医,擅长外科手术,不符合题意,B排除;张角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领袖,C排除;贾思勰是南北朝时期的北朝农学家,著有农书《齐民要术》,D排除。故选A。 5.一代伟人***与重庆有着不解之缘。1919—1920年,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曾在重庆就读 A. 重庆公学 B. 重庆联中 C. 川东师范 D. 重庆留法预备学校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19年秋,***考入重庆留法预备学校。这时的重庆,受“五四”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期间,***同全校同学一起参加了抵制日货、声讨卖国贼的活动。1920年8月,***告别重庆,赴法国勤工俭学,从此走上探索人生、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6.曾参加红军长征的萧华将军在《长征组歌》中写到:“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诗歌突出体现的长征精神是 ①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 ②百折不挠、勇于拼搏的精神 ③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 ④团结互助、同甘共苦的精神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可知体现了百折不挠、勇于拼搏的精神,“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可知体现了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以及团结互助、同甘共苦的精神,①②④正确;题干没有体现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③排除。 故选B。 7.全国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发行机关报坚持“团结全国抗日力量,巩固民族统一战线,发表正确救亡言论,讨论救亡实际问题”,站在宣传抗日的第一线。该机关报是 A. 《新蜀报》 B. 《友声》 C. 《新华日报》 D. 《巴声》 【答案】C 【解析】 【详解】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的历史背景下,经过党的积极争取,冲破国民党政府重重阻挠和种种困难,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在汉口创刊。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我们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 报社还在《大公报》《武汉日报》等刊文说明《新华日报》的任务是:“团结全国抗战力量,巩固民族统一战线,发表正确救亡言论,讨论救亡实际问题。”故选C。 8.2020年6月5日上午10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