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中考历史试题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20题,每题1.5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 求的一项。 1. 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精神文明的表征是甲骨文的应用,物质文明的集中表现则是 A. 打制石器 B. 原始陶器 C. 青铜铸造 D. 瓷器烧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夏、商、西周时期物质文明集中表现是青铜铸造业的发达,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被誉为青铜时代,C正确,D排除;打制石器、原始陶器是在原始社会时期,AB排除。故选C。 2. 以下是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公元前 141年 公元前 136年 公元前 129年 公元前 127年 公元前 118年 公元前 87年 即皇帝位 置五经博士 派卫青等北击匈奴 颁布“推恩令” 下令铸造五铢钱 崩,葬于茂陵 A. 该年谱用年号纪年 B. 秦始皇开创了皇帝制度 C. 该帝王在位35年 D.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汉武帝时,采取多种措施,使大一统国家得到巩固,故选D;材料中年谱不是用年号纪年,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B不符合题意,排除;汉武帝在位54年,C错误。 3. 某班同学为体验我国古代一项伟大发明的工艺流程,进行了以下实践活动。这项发明 A. 对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B. 发展中医学的治疗理论 C. 促进了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D. 推动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的造纸术的工艺流程,造纸术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故选D;***的发明对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与造纸术无关,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造纸术,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C。 4. 有者认为:安史之乱后唐朝能够延续,这项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的功用不仅是南粮北调,更是把南北融为一体。材料中的“这项工程”是 A. 都江堰 B. 灵渠 C. 大运河 D. 长城 【答案】C 【解析】 【详解】隋朝开凿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也便利了南粮北调,故选C;都江堰位于四川,不符合“南粮北运”“把南北融为一体”,排除A;秦朝修灵渠,主要用于军事,不符合“南粮北运”,排除B;长城位于我国北方,修筑的目的是防御匈奴的进攻,不符合“把南北融为一体”,排除D。 5. 以下两组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A. 政治制度完备 B. 农业技术进步 C. 海外贸易发达 D. 文学艺术繁荣 【答案】B 【解析】 【详解】骨耜、曲辕犁是耕作工具,翻车、筒车是灌溉工具,都反映了农业技术的进步,故选B;材料中的农业工具,与政治制度、海外贸易、文学艺术无关,排除ACD。 6. 某同学梳理北京历史沿革(如下表)。与这三个朝代相对应的制度是 西周 秦 元 属于燕国 分属广阳郡、渔阳郡等 隶属于中书省 A. 分封制、行省制、郡县制 B. 郡县制、行省制、分封制 C. 行省制、分封制、郡县制 D. 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西周实行分封制,燕国是诸侯国,秦朝实行郡县制,元朝实行行省制,故选D;秦朝实行郡县制,故A错误;西周实行分封制,BC错误。 7. 以下示意图呈现了中国古代对某一地区加强管辖的历史脉络。其中①处应为 A. 平定噶尔丹叛乱 B. 发起雅克萨之战 C. 设置台湾府 D. 设立军机处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今新疆地区正式隶属中央;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作为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后,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因此,题干示意图呈现了中国古代对新疆地区加强管辖的历史脉络。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在多次战役中打败噶尔丹,平定了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故A项正确;康熙皇帝经过两次雅克萨之战击败沙俄侵略军,保卫了祖国东北边疆,与题干“新疆地区”不符,排除B项;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与题干“新疆地区”不符,排除C项;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与题干“康熙时期”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8. 从19世纪60年代起,经过30多年的努力,清政府创办了一批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