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考点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备战2020年中考历史考点一遍过.doc


初中 八年级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2页1.33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考点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备战2020年中考历史考点一遍过.doc
文档介绍: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①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②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公开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方针。这一方针后来被称为“两个凡是”。由于这一方针是以当时传达党中央声音的权威方式公布的,因而得到普遍宣传。这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③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召开
①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②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2.拨乱反正
(1)伴随着思想解放的巨大潮流,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①“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②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使建国以来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第一年秋,农业获得大丰收,产量比上年增长6倍多。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
(2)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背景
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
进程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作用
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
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企业的经济利益、职工的经济收入与企业经营成果相联系,企业经营好,职工收入就多,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3)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三)对外开放
1.经济特区的建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1)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