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共24分。) 1. 考古工作者在半坡遗址除发掘出大量房屋、圈栏、窖穴外,还发现了大量磨制石器以及石制研磨器。人们把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 ) A. 旧石器时代 B. 新石器时代 C. 远古传说时代 D. 金石并用时代 【答案】B 【解析】 【详解】原始社会打制石器成为旧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称为新时期时代。故B符合题意;A是打制石器为标志;远古传说时代不符合材料中生产工具分类,排除C项;金石并用时期是新石器时代之后,排除D。故选B。 2. 西周时期封邦建国,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社会等级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 A. 割据称雄,争夺霸主 B. 奖励军功,授爵赐土 C. 讨伐商纣,建立政权 D. 稳定统治,巩固疆土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西周时期封邦建国,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社会等级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的是西周的分封制,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故选项D符合题意;“割据称雄,争夺霸主”是西周后期王室衰微的结果,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奖励军功,授爵赐土”是商鞅变法的措施,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讨伐商纣,建立政权”是西周的建立,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3. 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洛阳称帝,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于( ) A. 公元2世纪前期 B. 公元2世纪后期 C. 公元3世纪前期 D. 公元3世纪后期 【答案】C 【解析】 【详解】220年、221年和229年均属于公元3世纪前期,故C符合题意;A、B和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4. 下边两幅图是我国古代一部科技著作的插图。画面直观生动地记载了我国古代的造缸和采煤技术。由此判断这部著作应该是 A. 《齐民要术》 B. 《天工开物》 C. 《农政全书》 D. 《本草纲目》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画面直观生动地记载了我国古代的造缸和采煤技术”可知与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技术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明朝时期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是一部记述了农业、手工业技术成就的综合性科技著作,B符合题意;《齐民要术》是北朝贾思勰所著的农学著作,A排除;《农政全书》是明朝徐光启所著的农学著作,C排除;《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所著的医学著作,D排除。故选B。 5. “永乐三年,有海军三万七千人,携罗盘针,乘大船六十二艘,由苏州刘家港出发,泛海经福建,南达占城,以次遍历诸国”。该历史事件指的是( ) A. 张骞出使西域 B. 玄奘西游 C. 鉴真东渡 D. 郑和下西洋 【答案】D 【解析】 详解】1405 年到 1433 年,郑和率船队 7 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材料中“永乐三年”是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故D符合题意;张骞出使西域是西汉时期,排除A;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都是唐朝时期,排除B和C。故选D。 6.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其中直接导致表格中《1843年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数据变化的内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