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陕西中考历史真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0道试题,每题2分,计20分。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该工程是( ) A. 都江堰 B. 灵渠 C. 大运河 D. 赵州桥 【答案】A 【解析】 【详解】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主持修建都江堰。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工程,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至今仍发挥巨大作用。故A符合题意;灵渠是秦朝开凿的水利工程,排除B;大运河是隋朝开凿的水利工程,排除C;赵州桥是隋朝李春修建,排除D。故选A。 2. 他的人物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下图是他的作品《步辇图》。这位画家是( ) A. 张择端 B. 王羲之 C. 阎立本 D. 辛弃疾 【答案】C 【解析】 【详解】《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故C符合题意;张择端 是宋代风俗画名家,代表作是《清明上河图》,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辛弃疾是宋代词人,排除ABD。故选C。 3. 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在成立大会上决定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宣传的主要思想是( ) A. 变法救国 B. 民主科学 C. 三民主义 D. 扶清灭洋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在成立大会上决定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宣传的主要思想是三民主义,故选 C;A是戊戌变法思想,排除;B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排除;D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排除。 4.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有识之士发出“实业救国”的呼声 B. 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C. 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 D. 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所以D项符合题意;清末状元张謇等有识之士发出“实业救国”的呼声,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洋务运动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使民族工业发展艰难,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 5. 下图所示会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对这次会议表述正确的是( ) A. 阐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 B. 确立***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C. 确定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D. 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会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前夕,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陕西***召开。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会上确立***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选举以***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这是在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故选B;1938年***发表《论持久战》,阐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A错误;C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不符题意,排除;D是1923年中共三大的内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6. 1956年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C项正确;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与题干“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