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第八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
社会变化(第6-13课)
【时空坐标】
【课标要求】
1.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2.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3.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4.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
5.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6.知道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
7.通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的应用和外传,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考点梳理】
考点一 北宋的政治
课标要求: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1.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取政权,以开封为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具体措施。
①军事:
a.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b.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②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
③地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a.文臣担任州县长官,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实施三年一换制度。
b.设置通判,分知州权力。
c.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2)作用:强化中央集权,皇权大大加强。
3.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
(2)表现:
①文臣统兵,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②注重发展文教,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a.措施: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b.影响:造就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影响:①积极: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②消极: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官僚机构庞大,效率低,加重财政负担。
4.王安石变法(2020年12月教材新增)
(1)概况: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变法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希望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领域
措施名称
目的
经济
募役法
限制官僚等的特权,增加政府收入
方田均税法
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农田水利法
促进农业发展
军事
保甲法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2)成果: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各地兴修大量水利工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3)结果: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被全部废除。
易错点辨析
易混点:(1)通判和转运使的职能:通判,分散知州权力;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2)重文轻武主要是为了抑制武将,但不代表宋朝不重视武备乃至军队,事实上宋朝对军队极为重视,军队最多时达到120多万。
考点二 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
课标要求: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1.概况:
政权
民族
建立者
都城
建立时间
灭亡
北宋
汉族
赵匡胤
东京(开封)
960年
1127年 被金灭
南宋
汉族
赵构
临安(杭州)
1127年
1276年 被元灭
辽
契丹
耶律阿保机
上京
10世纪初
1125年 被金灭
西夏
党项
元昊
兴庆(银川)
11世纪前期
1227年 被蒙古灭
金
女真
完颜阿骨打
会宁
1115年
1234年 被蒙古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
2.民族政权关系:战与和。
(1)宋与辽——澶州之战、澶渊之盟。宋真宗时,辽军攻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澶州之战宋军打退辽军。之后双方议和,达成“澶渊之盟”:辽撤军,宋给辽岁币。意义: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2)宋与西夏和战:元昊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后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此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3)金和南宋的对峙。
①女真族的崛起:女真族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