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第十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二)(第20-22课)
【时空坐标】
【考点梳理】
考点一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
课程标准: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1.正面战场的抗战
(1)淞沪会战
①时间:1937年8月-11月。
②概况:守卫宝山,姚子青全营壮烈牺牲;四行仓库保卫战,谢晋元率部血战;中国空军首次参战。
③意义: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2)台儿庄战役(正面战场的抗战)。
①时间:1938年3月。
②指挥者:李宗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③意义: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3)武汉会战。
①时间:1938年6-10月,4个多月。
②重大战役:江西万家岭战役,击毙日军3 000余人。
③概况:1938年6月开始,日军先后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中国军队利用地形构筑工事,逐次消耗敌人。但整个战场形势对中国不利,1938年10月中国军队有序撤出,武汉失陷。
④影响:
a.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b.武汉保卫战后期,日军占领广州。广州、武汉失陷后,日本的物力、财力、兵力已陷入困境,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4)第三次长沙会战。
①时间:1941年12月-1942年1月。
②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发动两次长沙会战,企图占领长沙,均未得逞。
③概况:1941年12月,日军调集10余万兵力,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调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歼灭大批日军。
④影响:
a.国内: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
b.国际: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方面获得的第一个胜利,因其强烈的国际反响,得到英国、美国等政府和舆论的赞美。
2.敌后战场的抗战:
(1)平型关大捷。
①概况:1937年9月,林彪率领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平型关设伏,歼灭日军1 000多人。
②意义: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不可战胜”的神话。
(2)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①建立: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建立了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等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前线;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②发展:
a.人民游击战争: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打击日军。在晋察冀军区,狼牙山五壮士用鲜血和生命掩护群众和主力撤退。
b.根据地建设: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
c.与破坏抗战图谋斗争:面对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摩擦”和以消灭新四军为目标的“皖南事变”,中国共产党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坚持发展抗日有生力量和巩固抗日根据地。
(3)百团大战(敌后战场的抗战)。
①目的: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②时间:1940年下半年。
③地点:华北地区。
④指挥者:彭德怀。
⑤目标:破坏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⑥意义: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4)作用:抗日根据地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是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易错点辨析
1.易错字:台儿庄;李宗仁;彭德怀。
2.易错点:林彪领导的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考点二 中共七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课程标准: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1.时间、地点:1945年4至6月、***。
2.主要内容:
(1)总结经验:大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
(2)制定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