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1第二十一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4-6课)【中考历史总复习讲练学案(含解析)】.doc


初中 八年级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0页1.21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21第二十一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4-6课)【中考历史总复习讲练学案(含解析)】.doc
文档介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第二十一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4-6课)
【时空坐标】
【考点梳理】
考点一 “一五”计划 经济上,工业化的起步
课标要求:了解“一五”计划。
1.背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低,门类不全。
2.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起止时间:1953—1957年底。
4.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5.成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1)工业: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
(2)交通运输业: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6.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易错点辨析“一五”计划的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不代表中国已经完成工业化);“一五”计划重工业成就集中在东北地区。
考点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标要求: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1.确立时间: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2.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意义: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3.内容: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领导机构:大会选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为国务院总理。
5.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意义: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易错点辨析
1.易混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于1949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1954年9月。
2.易错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临时宪法作用的时代宣告结束。
3.政治协商会议制度: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考点三“三大改造”变革生产关系
课标要求: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起止时间:1953—1956年底。
2.改造原因:(1)土地改革后,农业、手工业的分散经营,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农民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3.改造目标: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4.改造形式:
(1)农业、手工业:建立农业、手工业合作社。
(2)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的方式,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5.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6.意义: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不足: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易错点辨析
1.易错字: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工”,赎买政策的“赎”。
2.易错点:(1)“一五”计划的时间:1953-1957年;“三大改造”的时间:1953-1956年基本完成。
(2)土地改革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的私有性质没有变。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变农民土地私有制为集体公有制。
(3)“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考点四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课标要求: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1.背景:1956年中共八大的召开,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原因:急于求成,忽视客观规律,加上自然灾害。
3.影响:国民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