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第二十三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14课)
【考点梳理】
考点一 民族团结
课标要求: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2)确立。
①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②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③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3)实施。
①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②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4)意义。
①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②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③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2.共同繁荣发展:
(1)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2)措施。
①政治建设: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使各族人民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②经济建设: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③文化建设:国家重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④西部大开发。
意义
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
成果
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⑤兴边富民行动:采取特殊措施帮助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易错点辨析
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不是在所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
2.我国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考点二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标要求:了解香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1.“一国两制”的构想:
(1)目的: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2)提出:***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含义: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4)地位: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回归的原因: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根本原因)
②“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运用。
(2)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3)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4)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易错点辨析
1.易错字:香港的“港”,澳门的“澳”。
2.易错点:(1)港澳回归的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力增强。
(2)香港、澳门回归是国家主权恢复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祖国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3.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
(1)对台政策的调整。
时间
领导人
政策(方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新中国成立时
***
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20世纪50年代中期
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改革开放以后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1995年1月
***
和平统一八项主张
(2)促进两岸关系不断发展的措施。
①197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②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