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初中数学专题03 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解析版).doc


初中 七年级 下学期 数学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57页2.57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初中数学专题03 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解析版).doc
文档介绍:
玩转压轴题,争取满分之备战2018年中考数学解答题高端精品
专题三 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考题研究】
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是近几年中考数学的热点问题.解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寻找分类标准,第二步列方程,第三步解方程并验根。难点在于寻找分类标准,分类标准寻找的恰当,可以使得解的个数不重复不遗漏,也可以使得列方程和解方程又好又快.
【解题攻略】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3个,其中判定定理1和判定定理2都有对应角相等的条件,因此探求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动态问题,一般情况下首先寻找一组对应角相等.
判定定理2是最常用的解题依据,一般分三步:寻找一组等角,分两种情况列比例方程,解方程并检验。
应用判定定理1解题,先寻找一组等角,再分两种情况讨论另外两组对应角相等.
应用判定定理3解题不多见,根据三边对应成比例列连比式解方程(组).
【解题类型及其思路】
相似三角形存在性问题需要注意的问题:
1、若题目中问题为△ABC∽△DEF ,则对应线段已经确定。
2、若题目中为△ABC与 △DEF相似,则没有确定对应线段,此时有三种情况:①△ABC∽△DEF ,
②△ABC∽△FDE、 ③△ABC∽△EFD、
3、若题目中为△ABC与 △DEF并且有 ∠A、 ∠D(或为90°),则确定了一条对应的线段,此时有二种情况:①、△ABC∽△DEF ,②、△ABC∽△DFE 需要分类讨论上述的各种情况。
【典例指引】
类型一 【确定符合相似三角形的点的坐标】
典例指引1.(2019·贵州中考真题)如图,抛物线与直线分别相交于,两点,且此抛物线与轴的一个交点为,连接,.已知,.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在抛物线对称轴上找一点,使的值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3)点为轴右侧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过点作交轴于点,问:是否存在点使得以,,为顶点的三角形与相似?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2)点M的坐标为(,)时,取最大值为;(3)存在点.
【解析】
【分析】
(1)根据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
(2)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知:当点、、三点共线时,可使的值最大,据此求解即可;
(3)先求得,再过点作于点,过点作轴于点,如图,这样就把以,,为顶点的三角形与相似问题转化为以,,为顶点的三角形与相似的问题,再分当时与时两种情况,分别求解即可.
【详解】
解:(1)将,代入得: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2)解方程组:,得,,
∵,∴
当点、、三点不共线时,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得,
当点、、三点共线时,,
∴当点、、三点共线时,取最大值,即为的长,
如图,过点作BE⊥x轴于点,则在中,由勾股定理得:,∴取最大值为;
易求得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3,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当时,,∴点M的坐标为(,);
∴点M的坐标为(,)时,取最大值为;
(3)存在点,使得以、、为顶点的三角形与相似.
设点坐标为,
在中,∵,∴,
在中,∵,∴,
∴,,
过点作于点,过点作轴于点,如图,
∵,,∴∽,
∵,
∴①当时,∽,
∴,解得,,(舍去)
∴点的纵坐标为,∴点为;
②当时,∽,
∴,解得(舍去),(舍去),
∴此时无符合条件的点;
综上所述,存在点.
【名师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综合运用,主要考查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两函数的交点和线段差的最值等问题,其中(1)题是基础题型,(2)题的求解需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3)题要注意分类求解,避免遗漏,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举一反三】
(2019·海南模拟)抛物线y=ax2+bx+3经过点A(1,0)和点B(5,0).
(1)求该抛物线所对应的函数解析式;
(2)该抛物线与直线 相交于C、D两点,点P是抛物线上的动点且位于x轴下方,直线PM∥y轴,分别与x轴和直线CD交于点M、N.
①连结PC、PD,如图1,在点P运动过程中,△PCD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大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②连结PB,过点C作CQ⊥PM,垂足为点Q,如图2,是否存在点P,使得△CNQ与△PBM相似?若存在,求出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2)① ;② 存在,((2,)或(,).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1)由A、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