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专题17 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及其保护-冲刺2020年中考生物核心考点透析(解析版).docx


初中 八年级 上学期 生物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5页262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专题17 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及其保护-冲刺2020年中考生物核心考点透析(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专题17 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及其保护
1.植物的分类:比较形态结构;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单子叶植物(玉米、小麦)
被子植物
种子植物 双子叶植物(花生大豆)
植 裸子植物(苏铁、红豆杉)
物 有茎叶、有根——蕨类植物(肾蕨、满江红)
孢子植物 有茎叶、无根——苔藓植物(葫芦藓、地钱)
无茎叶、无根——藻类植物(海带、紫菜、水棉)
植物所属类群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2.动物的分类:比较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形态结构,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生理功能。根据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由简单到复杂顺序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无脊椎动物学主要类群有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 。
3.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物种越多,但物种间的相似程度越小,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物种越少,而共同特征越多。
4.林奈的分类方法:双名法
5.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①利用基因多样性改良作物品种典型实例:美国引进我国的野生大豆与当地品种杂交,培育出抗大豆萎黄病的优良品种;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水稻新品种。
②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绝灭,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③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居世界第三位。
④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6.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1)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2)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乱砍滥伐、乱捕滥杀);(3)环境污染;(4)外来物种入侵。
7.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被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是银杉;被称为中生代动物的“活化石”的是扬子鳄;中国鸽子树(珙桐)也是植物界的“活化石”。
一、选择题
1.袁隆平院士培育出的高产杂交水稻,实质是利用了(  )
A.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基因的多样性 D.染色体的多样性
【答案】C
【解析】解: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如利用野生水稻种群对草丛矮缩病具有较强的抗性的基因和栽培水稻进行杂交,从而培育出抗草丛矮缩病的水稻新品种。表明生物基因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
故选:C。
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完全相同
B.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有利于维护基因的多样性
C.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的多少无关
【答案】B
【解析】解:A、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之间(如兔,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故A错误。
B、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生活环境的多样性,因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受到影响时,会影响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因此,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有利于维护基因的多样性。故B正确
C、由分析可知,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故C错误。
C、基因的多样性导致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因此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故D错误。
故选:B。
3.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
B.丧失栖息地是导致大多数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