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2020年初中毕业会考 生 物 一、选择题 1.水中生活的动物种类多、数量大,它们主要的运动方式是( ) A. 爬行 B. 游泳 C. 跳跃 D. 飞行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的运动方式,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动物,它们的运动方式也不同。 【详解】按照其生活环境来说,主要有以下三类:第一类,水中生活动物,大多数都是以游泳的方式,通过鳍或身体附肢的摆动产生动力,克服水的阻力产生运动;第二类,陆地生活的动物,爬行、行走、奔跑、跳跃是主要运动方式,主要依靠身体附肢的活动,完成各种运动;第三类,空中飞行的动物,依靠翅膀的扇动,产生向上和向前的动力,完成飞行,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的重点是区分动物的运动方式。 2.下列各项结构中,不属于人和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组成的是( ) A. 骨 B. 骨连结 C. 骨骼肌 D. 神经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体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起支持作用,骨连接起保护作用,骨、关节和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以及其他系统的协调下共同完成运动。 【详解】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和骨连接;骨连接包括关节、半活动连接和不活动连接,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 肌肉包括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能够收缩和舒张。 因此人和脊椎动物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所以不属于人和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组成的是神经。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 3.人的上肢在完成屈肘运动时,图中起支点作用的结构是( ) A. 肢骨 B. 肘关节 C. 肱二头肌 D. 肌腱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详解】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例如,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可见,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因此人的上肢在完成屈肘运动时,图中起支点作用的结构是肘关节。 故选B。 【点睛】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4.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行为,下列属于动物本能行为的是( ) A. 小狗做算术 B. 猴子玩魔术 C. 鹦鹉说“你好” D. 蜜蜂筑蜂巢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的行为从行为获得途径来分: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小鸟喂鱼、蚂蚁筑巢、鸟类迁徙、金鸡报晓等。 (2)学****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而获得的行为。如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偷喝牛奶、鹦鹉学舌、惊弓之鸟、动物的各种表演。 (3)先天性行为是学****行为的基础。动物越高等,学****能力越强,学****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详解】A. 小狗做算术,小狗需要后天的学****属于学****行为,A错误。 B. 猴子玩魔术,猴子需要学****玩魔术的技能,属于学****行为,B错误。 C. 鹦鹉说“你好”,鹦鹉需要学****属于学****行为,C错误。 D. 蜜蜂筑蜂巢,是蜜蜂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物的行为,要求考生能举例说明学****行为与先天性行为。 5.海岸边的乌鸦用喙衔起螺蛳,飞到一定高度后将螺蛳摔落在岩石上,待硬壳破裂后,再飞下来享受美味。这种行为属于( ) A. 取食行为 B. 领域行为 C. 防御行为 D. 攻击行为 【答案】A 【解析】 【分析】 取食行为是指动物获得营养的诸多活动,包括寻找、获取、加工、摄入和贮藏食物等过程。 领域行为是指动物用各种方式标记、占有自己的领域,不允许其他动物侵入。 防御行为是指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 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常常由于食物、配偶、领域、等发生相互攻击或争斗的行为,其特点是争斗的双方很少受到致命的伤害。 【详解】题干中描述的乌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