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北方的民族汇聚 课堂检测题.doc


初中 七年级 上学期 历史 北师大版

1340阅读234下载2页274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北方的民族汇聚 课堂检测题.doc
文档介绍:
《第19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
【课堂检测】
1、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是( A )
A.友好相处不断融合 B.先进民族征服落后民族 C.民族间战争不断D.少数民族征服汉族
2、下列那一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 B )
A.统一黄河流域 B.北方民族大融合 C.完成封建化 D.阶级矛盾缓和
3、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 )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促进中国社会封建化 D.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
4、在我国古代“民族融合”一词最本质的含义是( C )
A.迁移、杂居、互相通婚   B.统治者推行汉化政策
C.各民族互相学****补短扬长,共同发展  D.各族人民共同进行压迫斗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两幅图片分别是耕耙图和扬场图,都是北魏时期墓葬中的壁画。
材料二:“……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
原文大意: “……我们国家兴起于北方,现在定都于平城。虽然统一了北方,但民族之间存在着严重隔阂,文化冲突剧烈;平城偏居塞上,民风强悍,崇尚武力,难以文治。要在此地开展变法改革,一定很难。崤山,函谷关一带自古是帝王必争之地,黄河以东沃野千里,凭借这些优厚条件举兵起义,光复中原。”
(1)从材料一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史实?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了“移风易俗”,该统治者还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小结】(请先复****再合上书本完成本课的思维导图)
提示:注意思维导图中需包含时间、人物、原因、影响等
【延伸阅读】
鲜卑拓跋部的兴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