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从三国鼎立到南北朝对峙 课堂检测题.doc


初中 七年级 上学期 历史 北师大版

1340阅读234下载2页19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从三国鼎立到南北朝对峙 课堂检测题.doc
文档介绍:
《第17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课堂检测】
1、曹操在《蒿里行》中描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其主要原因是( B )
A.黄巾起义的破坏 B.封建军阀的割据混战
C.东汉政权瓦解 D.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在赤壁之战中、刘孙联军打败曹操的决定性因素是( B )
A.地理上的优势 B.正确的战略战术 C.曹操骄傲自满 D.孙刘的联盟
3、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 A )
A. 统一天下 B. 消灭袁绍 C. 废汉称帝 D. 建立魏国
4、对于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叙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D)
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
B.与东汉后期相比,三国鼎立有利于当时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C.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的过程
D.三国鼎立的出现是一种分裂,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5、下列关于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①都发生在三国时期 ②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更大范围的统治权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
6、下列不属于三国时期人物的是( B )
A.刘备 B.曹操 C.孙权 D.曹丕
【延伸阅读】
曹操
即魏武帝。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年二十,举孝廉,为郎,历任洛阳北部尉、济南相等职。曹操。曹操在***黄巾起义中,逐步扩充了自己的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曹占据兖州,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后用其名以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元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为丞相,率军二十余万南下,展开了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被孙权和刘备联军击败。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魏王。死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为魏武帝。曹操生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俗门弟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在所统治的地区内,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法接要》等书。曹操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上表现了杰出的才能,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在演义里被贬意描写的曹操当之无愧的是三国最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陈寿:“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閴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刘备
字玄德,河北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为三国蜀汉开国君王。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刘备少年丧父,与母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