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2021年初中毕业会考模拟(二) 生物 一、选择题 1. 组***体运动系统的是( ) A. 骨、关节和骨骼肌 B. 骨质、骨连结和骨骼肌 C. 骨、骨连结和肌肉 D. 骨、骨连结和骨骼肌 【答案】D 【解析】 【分析】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起支持作用,骨连接起保护作用,骨、关节和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以及其他系统的协调下共同完成的。 【详解】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和骨连结;骨连结包括关节、半活动连接和不活动连接,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肌肉包括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能够收缩和舒张。因此人体的运动系统的组成是骨、骨连结和骨骼肌,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 2. 下列有关骨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幼年时,全是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 B. 成年人的骨松质内,始终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 C.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髓腔中的红骨髓逐渐变为黄骨髓 D. 人的骨髓腔和骨松质内终生具有红骨髓 【答案】D 【解析】 【分析】此题可根据骨髓的组成及其功能的知识分析解答。人体内的骨髓有两种,一种是红骨髓,另一种是黄骨髓。 【详解】人体内的骨髓有两种,一种是红骨髓,另一种是黄骨髓。幼年时人的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里的红骨髓转变成了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当人体大量失血时,骨髓腔里的黄骨髓还可以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的功能。在人的骨松质里有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由上所述可以看出选项A、B、C是正确的,D项中人的骨髓腔中并不终生具有红骨髓,因为成年后红骨髓转化成了黄骨髓,D不正确。
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注意掌握。 3. 从动物行为的发生看,“鹦鹉学舌”和“孔雀开屏”分别属于( ) A. 学****行为 学****行为 B. 先天性行为 学****行为 C. 学****行为 先天性行为 D. 先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例如孔雀开屏,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鹦鹉学舌是通过学****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性行为,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行为的区别 4.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两句诗分别描述了两种昆虫的行为,他们分别是( ) A. 防御行为、取食行为 B. 防御行、迁徙行为 C. 取食行为、繁殖行为 D. 迁徙行为、繁殖行为 【答案】C 【解析】 【分析】 (1)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 (2)取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 (3)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 (4)迁徙行为:指某种鸟类每年春季和秋季,有规律的、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地在繁殖地区和越冬地区之间进行的长距离的往返移居的行为现象。 【详解】“穿花蝴蝶深深见”,是蝴蝶吸食花蜜,属于取食行为,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点水蜻蜓款款飞”,是蜻蜓在产卵,属于繁殖行为。因此“穿花蝴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诗句分别描绘了这两类昆虫的取食行为和繁殖行为,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动物行为概念、目的。 5. 下列各组都属于我国特有珍稀动植物的是( ) A. 金丝猴和骆驼 B. 大熊猫和斑马 C. 水杉和珙桐 D. 藏羚羊和狼 【答案】C 【解析】 【详解】金丝猴,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骆驼不属于我国特有珍稀动物,A不符合题意; 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着“活化石”之称;斑马是我国常见的动物,B不符合题意; 水杉,杉科水杉属唯一现存种,中国特产的孑遗珍贵树种,第一批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稀有种类,有植物王国“活化石”之称;珙桐又叫“中国鸽子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