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 一、选择题 1.基于米勒等科学家的实验及科学推测,目前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原始生命形成于( ) A. 原始大气 B. 原始海洋 C. 原始火山 D. 外星球 【答案】B 【解析】 【分析】 米勒的实验证明了,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虽然不能产生原始生命,但是能够产生构成生命的有机物。科学家推测,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小分子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 【详解】基于米勒等科学家的实验及科学推测,目前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原始生命形成于原始海洋,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B正确,其他选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2.最近,小丽跟妈妈学会了做面包,她所选用的菌种应是( ) A. 酵母菌 B. 醋酸菌 C. 乳酸菌 D. 甲烷菌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制作面包、馒头和酒使用的是酵母菌,制作醋使用的是醋酸菌,制作酸奶使用的是乳酸菌,制作甲烷使用的是甲烷菌。 【详解】制作面包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面包膨大和松软,而面团中的酒精,则在蒸烤过程中挥发掉了,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本题的重点是了解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3.诗句“杜鹃啼血猿哀鸣”中的杜鹃属于鸟类;民歌《映山红》所歌唱的“映山红”,学名也叫杜鹃,属于被子植物。与前者相比,后者不具备的结构层次是( ) A. 细胞 B. 组织 C. 器官 D. 系统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因为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或植物体,系统构成动物体。植物没有系统这个结构,故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详解】杜鹃鸟是动物,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杜鹃鸟;杜鹃花是植物,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杜鹃花。两者相比,杜鹃花不具备的结构层次是系统。 故选D。 【点睛】同学们要记住植物和动物的结构层次不同,植物没有系统这个结构。 4.下图所示为一种极辣的辣椒。开花、传粉和受精后,辣椒花的雌蕊里发育成图中所示结构a的是( ) A. 子房壁 B. 花柱 C. 受精卵 D. 胚珠 【答案】D 【解析】 【分析】 果实包括果皮和种子,图中a是种子,一朵花经传粉受精后,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发育成果实。 【详解】一朵花经传粉受精后的发育如图: 因此将来发育成果实是子房。a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来。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果实种子的形成。 5.在尿的形成过程中,原尿流经肾小管时,正常情况下,下列成分中全部被重新吸收的是( ) A. 尿素 B. 无机盐 C. 水 D. 葡萄糖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原尿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详解】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这些被重吸收的物质进入包围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血液里,而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的重点是识记尿液的形成过程。 实验课上,小华同学制作了两个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下面是他使用的显微镜及视野中看到的细胞。请完成下列小题。 6. 显微镜中对小华所观察细胞起放大成像作用的是( ) A. ①和④ B. ②和④ C. ①和③ D. ⑤和⑥ 7. 从甲、乙两个视野中所看到的细胞分别是( ) A. 口腔上皮细胞;菠菜叶表皮细胞 B.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口腔上皮细胞 C. 菠菜叶表皮细胞;口腔上皮细胞 D.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菠菜叶表皮细胞 【答案】6. C 7. B 【解析】 【分析】 图片表示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目镜,②是转换器,③是物镜,④是反光镜,⑤是粗准焦螺旋,⑥是细准焦螺旋。视野甲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视野乙是口腔上皮细胞。 【6题详解】 ①目镜的功能是放大物像,②转换器的作用是调换物镜,③物镜的功能是放大物像,④反光镜的作用是调节视野明亮程度,⑤粗准焦螺旋的作用是粗略地调节视野的清晰程度,⑥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精细地调节视野的清晰程度。因此可以改变物像大小的有目镜、物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