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现代实验学校学年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doc


初中 七年级 上学期 生物 苏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2页59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现代实验学校学年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doc
文档介绍:
2014-2015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现代实验学校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把答案填入表格,每题2分,共计40分)
1.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
A.珊瑚 B.枯死的树干 C.珍珠 D.蘑菇
 
2.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是来自鲁迅先生所写的《从百草园刀三味书屋》里的一段文字,其中涉及到动物有(  )
A.8种 B.6种 C.4种 D.3种
 
3.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
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发育
 
4.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A.生长发育 B.呼吸
C.需要营养 D.适应一定的环境
 
5.在果园中养鸡,一般不会出现的影响是(  )
A.增强鸡群体质,有利于鸡的生长发育
B.果树的产量降低
C.减轻害虫对果树的危害
D.提高果园土壤的肥力
 
6.某次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使用的物镜是40X,若要使观察的物像放大600倍,则应选用的目镜是(  )
A.20X B.15X C.10X D.5X
 
7.科学探究通常要经过6个基本步骤:
①实施计划;②提出问题;③制定计划;④作出假设;⑤表达交流;⑥得出结论.
比较科学的排列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①②④⑤⑥ C.②④③①⑥⑤ D.②③④①⑥⑤
 
8.进行科学探究时,若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符,处理的方法是(  )
A.修改结果,使其与假设相符
B.依据实验结果下结论
C.修改实验过程,使其与假设相符
D.修改假设,重新做实验
 
9.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光线较暗,则应使用(  )
A.大光圈、平面镜 B.大光圈、凹面镜
C.小光圈、平面镜 D.小光圈、凹面镜
 
10.下列动物与其栖息环境对应正确的是(  )
A.丹顶鹤﹣﹣湿地 B.袋鼠﹣﹣森林
C.金丝猴﹣﹣草原 D.华南虎﹣﹣南极雪地
 
11.对一只生活在草原上的野兔而言,环境就是(  )
A.草原上的植物和狼、鹰 等动物
B.阳光、空气、温度、水分、土壤
C.草原上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D.A、B、C和草原上的其他的野兔
 
12.下列生物中,通常生活在比较潮湿的地方,并以植物的叶和嫩芽为食的是 (
)(  )
A.麻雀 B.蚂蚁 C.蜗牛 D.骆驼
 
13.不同生物生存环境的范围是不同的.下列生物中,在地球上生存范围最为狭窄的是(  )
A.老鼠 B.家蝇 C.麻雀 D.北极熊
 
14.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描述的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
A.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15.有一种植物,只能依靠一种摄取花蜜的蝙蝠为其传授花粉.然而此种蝙蝠却因人类的大量捕捉而灭绝了,则这种植物的数量变化是(  )
A.持续增加 B.持续减少 C.不受影响 D.先增加后减少
 
16.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主要描述了生物之间的(  )
A.竞争关系 B.合作关系 C.捕食关系 D.寄生关系
 
17.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之间捕食关系的是(  )
A.狼与羊 B.蜂巢中的两只蜜蜂
C.同一片林中的松树和水杉 D.狗与其身体上的跳蚤
 
18.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已越来越少.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造成蛙类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的是(  )
A.栖息地和繁殖环境遭破坏 B.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C.青蛙之间的生存斗争加剧 D.人类的大量捕杀
 
19.下列各项中,不是反映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是(  )
A.金边吊兰能吸收毒气,净化空气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地衣能分泌酸性物质,腐蚀岩石
D.月球引力等综合作用导致潮汐发生
 
20.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
A.竹节虫的体形像竹枝 B.北极熊的体色与冰雪相似
C.森林中的避役体色为绿色 D.持续干旱导致植物大量死亡
 
 
二、辨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21.植物生命活动的过程中不产生代谢废物.      (判断对错)
 
22.张兰的乳牙脱落,换上恒牙.这是发育的一个例子.      .
 
23.生物体受到刺激后,能够运动.      (判断对错)
 
24.探究得出结论后,不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判断对错)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