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热点专题01 生物与生物圈-2022年中考生物热点专题考向分析和押题预测(解析版).docx


初中 九年级 下学期 生物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3页268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热点专题01 生物与生物圈-2022年中考生物热点专题考向分析和押题预测(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热点专题考前押题01——生物与生物圈
【考向分析】
方向一:考查对生命现象的认识。
一般需要结合生活实例或诗词来进行判断生物的生命特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对生活中的生命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的能力,题型一般为选择题。
方向二:考查对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的认识,描述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
这几部分内容经常是结合在一起以分析说明题的形式进行综合考查。通过对教科书有关图表的拓展的考查,突出对图、表的识别和分析能力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以选择题形式考查生态系统各个部分间的相互关系,以综合题形式考查生态系统中生物摄取的食物关系,以填空题形式考查食物链书写,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考点聚焦】
一、生命特征及现象的判断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举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植物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庄稼需要浇水、施肥。
2、生物能进行呼吸。举例:鲸浮出水面喷出雾状水柱等;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举例:植物落花、落叶;人体排汗、动物排尿、呼气等。
4、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举例:葵花朵朵向太阳;含羞草受触碰叶片合拢;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举例:“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春种一粒粟,秋收万粒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举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遗传现象;“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是变异现象。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是生物。
二、科学探究注意事项
①对照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单一变量原则,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某一实验变量,观察它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整个实验过程中除了要处理的实验变量外,其他实验条件要求前后一致。要设计对照实验,必须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②求多组的平均值,设计重复组或增加实验对象数量,可减小误差,避免实验偶然性的发生。
生物与环境
1、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
2、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如一片森林、一个生态瓶等都可以看作是生态系统。
3、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4、正确书写食物链:
①食物链的起点生产者,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
②食物链中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③食物链中的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
④箭头指向捕食者,如草→兔→狐。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6、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叫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真题再现】
1、(2021四川)下列语句中所描述的生命现象与所体现的生物特征,不相符的是(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适应性
B、人体内的部分废物随尿液排出——新陈代谢
C、猫妈妈生出几只毛色各异的小猫——遗传变异
D、一粒小小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生长发育
【答案】A
【解析】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不是对环境的适应性,A符合题意。
B.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人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称为新陈代谢。所以,人体内的部分废物随尿液排出,体现了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即新陈代谢,B不符合题意。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代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所以,猫妈妈生出几只毛色各异的小猫,体现了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C不符合题意。
D.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因此,一粒小小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发育,D不符合题意。
2、(2021湖南)2021年5月31日,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会议决定,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某市想了解市民生育三孩的意愿,最好采用(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归纳法 D.实验法
【答案】B
【解析】
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