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复习提纲.doc


初中 七年级 下学期 历史 中图版

1340阅读234下载3页38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复习提纲.doc
文档介绍:
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复****提纲
第1课 辽宋夏金的和战
辽、西夏、北宋、南宋、金、元的建立
政权
建立者
称号
民族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都城

耶律阿保机
辽太祖
契丹族
916年
1125年
上京
北宋
赵匡胤
宋太祖
汉族
960年
1127年
东京
西夏
元昊
党项族
1038年
1227年
兴庆

完颜阿骨打
金太祖
女真族
1115年
1234年
会宁
南宋
赵构
宋高宗
汉族
1127年
1276年
临安(杭州)

忽必烈
元世祖
蒙古族
1271年
1368年
大都
契丹族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916年,契丹族的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来,契丹改国号为辽.契丹族是鲜卑族的一支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宋朝建立,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1004年,辽20万大军一直攻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宰相寇准主战,宋真宗也到前线督战,军队士气大振,辽军进攻受挫.1005年,辽宋双方订立盟约,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双反停止战争,和平往来长达100年
澶渊之盟以后,双方贸易加强,使者不断,生产都得到恢复和发展
1038年,活动在西北地区的党项族(鲜卑族的一支)首领元昊正式称帝,定都兴庆,史称西夏.西夏建立后,注意吸收汉族文化,效仿宋朝政治制度,国势越来越强,不断发动对宋的战争.后来,宋、夏达成和议,结束了战争状态,双方进入以友好交往为主的时期
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了金朝,定都会宁
金灭辽后,转而进攻北宋.1127年,金军攻破东京,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这一年是靖康元年,史称“靖康之变”.同年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称帝,延续了宋朝政权,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
岳飞事迹:
收复了大片失地
在郾城大战中,岳飞大败金军主力
岳飞被宋高宗急令岳飞班师回朝后被秦桧等人以“谋反”罪杀害
南宋和金都承受不起连年战乱.1141年,双方 订立和约,规定南宋向金称臣,以东起淮水、西起大散关为界,以北归金,以南归宋.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第2课 经济重心南移
唐代中期以后,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人口又一次大量南迁.人口的南迁,既增加了劳动力,又引进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加上有利的自然条件和比较好的社会环境,南方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到了南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了北方
秧马:用于插秧;牛转翻车:方便南方水田灌溉;圩田:开垦和水利建设结合的产物
占城稻从两广推广到了江淮地区,水稻成为南方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是全国著名的水稻产区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茶叶、桑、麻等是当时重要的经济作物,棉花也从岭南推广到了江淮流域
宋代是我国陶瓷业发展的重要时代.南宋时,景德镇后来居上,逐渐发展成为制瓷业的中心
丝织业的中心在江浙(江西和浙江)和四川,一些地方还出现了独立经营的纺织业作坊,称为“机户”.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纺织业,北宋时传到福建和两广(广东和广西)地区,南宋年间推广到了江南
宋代造船业发达,造船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长江两岸和南方一些城市,都设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