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八年级历史(中图版)上册导学案:第二单元 第4课新文化运动.doc


初中 八年级 上学期 历史 中图版

1340阅读234下载6页7.90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八年级历史(中图版)上册导学案:第二单元 第4课新文化运动.doc
文档介绍:
学案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1)中华民国成立后,西方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观念得到许多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欢迎,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2)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袁世凯,不断加强专制独裁统治,加紧恢复帝制。
(3)思想界也出现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2.兴起
(1)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来改名为《新青年》)。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进步的知识分子。
(3)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4)两面大旗:民主和科学。
(5)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意义和性质
(1)意义:新文化运动是进步的知识分子针对尊孔复古逆流,向封建礼教和封建儒家思想发起的猛烈攻击。它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一次空前的解放。
(2)性质: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背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曙光,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2.传播: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热情赞扬十月革命,坚定地认为中国必须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次年5月,他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在他的带动下,一批先进青年开始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问题1】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探究:①中华民国成立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但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却不断加强专制统治,加紧恢复帝制。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之本”,以孔教作为复辟帝制的工具。这是违背民主潮流的倒行逆施,必然会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
②与此同时,思想界也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陈独秀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正是全国人民反封建斗争意志的集中体现。
【问题2】 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探究:①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向封建主义宣战,针对尊孔复古逆流,向封建礼教和封建儒家思想发起猛烈的攻击,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一次空前的解放。新文化运动也为人们继续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创造了条件,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③但是新文化运动也有其历史局限性。它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圈子里,它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它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1.(2010·湖北鄂州)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的人物是(  )
A.蔡元培  B.李大钊  C.陈独秀   D.鲁迅
2.(2010·安徽芜湖)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  )
A.反对尊孔和复古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