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16题,每小题2.5分,共4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8.5℃ B.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0.5kg C. 中学生的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1m/s D. 一本中学物理教科书的厚度约为5cm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人的正常体温37℃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等于 0. 05kg;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的正常步行速度约为3.6km/h,约等于1.1m/s;故C符合题意; D.一本中学物理教科书的厚度约为2c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在疫情防控期间,人们通过手机传递信息实现在线教育、视频会议、无线对讲等办公服务,避免了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手机传递信息是利用了( ) A. 红外线 B. 电磁波 C. 超声波 D. 次声波 【答案】B 【解析】 【详解】手机属于移动电话,它既是电磁波发射台也是电磁波接收台,所以手机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故选B。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蜡烛移至a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正立的实像 B. 将蜡烛移至b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缩小、倒立的实像 C. 将蜡烛移至c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倒立的实像 D. 将蜡烛移至d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正立的虚像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将蜡烛移至a处时,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移动光屏,找不到像,故A错误; B.将蜡烛移至b处时,物距等于焦距,此时不成像,故B错误; C.将蜡烛移至c处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倒立的实像,故C正确; D.将蜡烛移至d处时,物距大于焦距,移动光屏,可看见倒立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C。 4.下列光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电视塔在水中的倒影 B. 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 C. 水中的筷子发生“折断” D. 日偏食的形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电视塔在水中的倒影利用了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是利用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插入水中的筷子发生“折断”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日偏食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焦耳用实验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定量关系 B. 帕斯卡首先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了大气压强的数值 C. 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D. 牛顿第一定律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A. 焦耳用实验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电阻、通电时间成正比,故A正确; B. 帕斯卡是做了一个“裂桶实验”,最先用实验测出大气压的托里拆利,故B错误; C.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电流磁效应是奥斯特发现的,故C错误; D.牛顿第一定律是由实验现象进一步推理而得出的,故D错误。 故选A。 6.下列实例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 A. 锋利的篆刻刀 B. 骆驼宽大的脚掌 C. 注射器的针头 D. 切菜的菜刀 【答案】B 【解析】 【详解】A.篆刻刀很锋利,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A不合题意; B.骆驼宽大的脚掌,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B符合题意; C.注射器的针头很尖,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C不合题意; D.切菜的菜刀,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7.如图所示,在两个靠得较近的小车上分别放一块磁体甲和乙,松手后( ) A. 由于甲先对乙施加了斥力,然后乙再对甲施加斥力,所以乙先向右运动 B. 由于甲、乙两磁体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所以甲、乙相互靠近 C. 甲对乙的斥力与乙对甲的斥力是一对平衡力 D. 甲对乙的斥力与乙对甲的斥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A.相互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A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相互靠近的都是N极,是相互排斥的。B错误,不符合题意; C.这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C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这两个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