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震耳欲聋一一形容声音的音调很高 B. 闻其声,知其人一一是因为人与人的音色不同 C. 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一一可以直接减弱声 D. 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一一是因为声能传递信息 【答案】B 【解析】 【详解】A.震耳欲聋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形容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 B.闻其声知其人是通过音色辨别声音的,因为不同人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 C.教室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监测噪声的等级,并不能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B。 2. 周末小明和妈妈在湖边树荫下乘凉,观察到下列现象,其中由于光的折射而产生的是( ) A. 湖面波光粼粼 B. 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C. 湖中鱼游“浅”底 D. 湖中出现了天空中的白云 【答案】C 【解析】 【详解】A.湖面波光粼粼,这是因为太阳光射在湖面上发生镜面反射造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太阳经浓密树叶之间的空隙在地面上形成的实像,这种现象叫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湖中鱼游“浅”底,意思是湖水中的物体看起来变“浅”了,这是因为水中物体发出的光线射向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逆着折射光线看物体,好像变“浅”了,故C符合题意; D.湖中出现了天空中白云,是由于光的反射,天空中的白云在水中形成的虚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下列中华古诗中涉及到的有关物质,对它形成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的形成过程是凝华现象 B.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露的形成过程是汽化现象 C.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雨的形成过程是升华现象 D.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雪的形成过程是凝固现象 【答案】A 【解析】 【详解】A.霜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A正确; B.露的形成过程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雨的形成过程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 D.雪的形成过程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4. 小王同学在做探究实验过程中,对下列四幅图读数正确的是( ) A. 图甲物体长度为2.70cm B. 图乙温度计示数为32.0℃ C. 图丙电流表示数为1.50A D. 图丁烧杯和液体总质量为62.2g 【答案】D 【解析】 【详解】A.如图为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发现左端没有和零度线对齐,读数为 故A错误; B.如图乙是温度计,分度值为2℃,从下到上刻度慢慢变大,故是零上,读数为34℃,故B错误; C.如图丙为电流表,选择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故读数为0.3A,故C错误; D.如图丁,是天平,读数是砝码加游码的示数,故读数为 故D正确 故选D。 5. 小林同学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电压与电源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如图所示电源电压U=6V保持不变。他闭合开关时发现两只灯泡都不亮,用电压表分别测出ab、bc、ac两点之间的电压为Uab=6V、Ubc=0V、Uac=6V。若电路只有一处故障,则应是( ) A. 灯泡L1短路 B. 灯泡L1断路 C. 灯泡L2短路 D. 开关S断路 【答案】B 【解析】 【详解】A.若灯泡L1短路,则另外一个灯泡亮,故A不符合题意; B.若灯泡L1断路,两个灯泡都不亮,则电压表在ab间时,串联在电路中,测量电源电压,电压表的示数为6V,电压表在ac间时,也是测量电源电压,电压表的示数为6V,而电压表在bc间时,电压表未接入,故电压表的示数为0,故B符合题意; C.若灯泡L2短路,则另外一个灯泡亮,故C不符合题意; D.若开关S断路,两个灯泡都不发光,不论电压表接在a、b、c哪两端,电压表都相当于断路,电压表的示数为0,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家庭生活中使用的电风扇、空调和电吹风等用电器的电动机均为其主要元件之一,下列四个实验应用了电动机工作原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如图所示,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了力的作用,是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电动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故A符合题意; B.其原理是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强弱与线圈的匝数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 C.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时产生感应电流,是发电机的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 D.是奥斯特实验,是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 人们在实际生活中使用下列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