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一轮复****知识点梳理与针对性分层训练
第四章《光现象》
【知识点1、光的直线传播】
一、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如:太阳、萤火虫、发光的电灯等。
2.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均匀介质是指两点:一是同一种介质。二是这种介质的密度均匀,不含有杂质。
3.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小孔成像、激光准直、手影、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 的实像(树荫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4)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 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5)日食、月食
日食形成原理
月食形成原理
二、光的传播速度
1.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0×108m/s。通常情况,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也按照真空中的速度计算。
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小于 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光年:光年是 长度 单位,是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
【经典例题考查】
1.能够 自身发光 的物体叫光源,下列物体:①太阳、②月亮、③亮着的电灯、④开着的电视荧屏、⑤钻石,属于光源的有(填序号) ①③④ ,其中(填序号) ① 属于自然光源。
【解析】能够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太阳、亮着的电灯、开着的电视荧屏都能够自身发光,属于光源,太阳属于自然光源;但是月亮、钻石不能自身发光,它反射的是太阳光,因此不属于光源。
【答案】自身发光;①③④;①。
2.太阳透过浓密的树缝在地面上出现了很多圆形光斑,这圆形光斑是太阳 实像 (选填“实像”或“影子”),发生这种现象的原理是 光的直线传播 。
【解析】树叶间有空隙,形成一个个小孔,树荫下地面上的光斑是太阳经小孔成的实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答案】实像;光的直线传播。
3.如图所示,日晷是古代人用来测量 时间 (选填:“时间”或“长度”)的仪器,它是利用太阳光沿 直线 传播使晷针留下影子,通过影子的长短、指向来测定的。利用影子还可以辨别方向,中午前后,用描点的方法在地面上画出竖直杆顶端影子在地面上的运行轨迹,找出其中距O最近的点A,则OA就指示 南北 (选填“南北”或“东西”)方向。
【解析】“日晷”是利用观察晷针的影子来判断时间的,影子是由于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而形成的,故“日晷”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原理来计量时间的;
OA是最短的影子,说明此时阳光与地面夹角最大,这是正午,又由于正午时太阳在正南方,所以影子在正北方,即OA是南北方向的。
【答案】时间;直线;南北。
4.“金星凌日”是在地球上看到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的天文奇观,它可以用 光沿直线传播 来解释。右图为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的示意图,金星的位置在 乙 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3×108 m/s。
【解析】“金星凌日”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是金星遮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故金星在太阳和地球的中间,即在乙的位置;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答案】光沿直线传播;乙;3×108。
5.自制针孔照相机在外套筒的一端蒙上带孔的黑纸(图甲),在内套筒(略小)的一端蒙上塑料薄膜当光屏(图乙),把内套筒装入外套筒中(图丙)。使用针孔照相机时,小孔对着 明亮的室外 (选填“明亮的室外”或“较暗的室内”),在光屏上成的是物体的 实 (选填“实”或“虚”)像,把内套筒远离小孔,看到的像 变大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解析】使用针孔照相机时,小孔对着明亮的室外,塑料薄膜在暗室内,让光线通过小孔进入筒内,在塑料薄膜上形成倒立的实像;把内套筒远离小孔,像距变大,看到的像变大。
【答案】明亮的室外;实;变大。
6.如图,一盏路灯下站着两人,地上留下了他俩的影子。通过光路作图的方法画出路灯灯泡S的位置。
【解析】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将两人的顶端和影子的顶端连接并延长可交于一点S,就是灯泡的位置,如图所示:
【知识点3、光的反射】
一、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基本概念:
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虚线。
入射角:指的是入射光线 与法线所成的夹角。
反射角:指的是反射光线 与法线所成的夹角。
如图所示,入射光线是AO,反射光线是OB,法线是 ON,O点叫做入射点,∠i是入射角,∠r是反射角。
3.反射定律:可记作:“三线共面,分居两侧,两角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