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21章 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第一节.生命起源
▲ 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观点:
神创论
自然发生论(无机环境随时自然产生生物:腐肉生蛆、腐草化蝇)
生生论(雷迪实验3,和巴斯德”鹅颈烧瓶”实验建立生生论,生生论推翻了自然发生论.)
宇宙生命论(地球上的生命来源于其他星球)
化学进化论(米勒实验证实无极小分子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电闪雷鸣,火山爆发,熔浆横流,赤日炎炎)可以形成有机小分子)地球上生命可能起源于原始海洋。
原始大气的成分:甲烷(CH4)、、氨气(NH3)、氢气(H2)、
水蒸气(H2O)。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的主要区别是原始大气没有氧气。
原始大气→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原始单细胞生物
原始生命形成-----原始海洋 (还要受到紫外线、闪电、宇宙射线)
米勒实验示意图:右图
第二节生物的进化.
▲ 生物进化的化石记录
生物进化是指生物与生存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总是一代又一代地发生着改变。
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是化石,它是按照时间的一定顺序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的遗体 、遗物 和遗迹 。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在越古老的地层,出现的生物越简单、低等;在越晚的地层,出现的生物越复杂、高等。在地层中最初出现的是水生无脊椎动物,以后依次出现鱼类,开始登陆的两栖类,陆生的爬行类和由爬行类分化出的鸟类和哺乳类,最后才出现人类。
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
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
我国的银杏、水杉和大熊猫是“活化石”。
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的单细胞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生物进化在趋势 : 一般说来,生物进化在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从单细胞到多细胞.
鸟类化石
始祖鸟似鸟类的特征:体表覆盖羽毛,前肢变为翼,后肢有四趾;
始祖鸟似爬行类的特征:两翼前端生有三个趾爪,口腔长有牙齿,尾长并长有尾椎骨。
证实:鸟类由爬行类进化而来
▲ 地球上的生命史
地质年代与生物进化历史表。见课本P11
地质年代—分为太古代、远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寒武纪:三叶虫时代(生物大爆发),寒武纪出现的海口虫—脊椎动物的祖先;中生代:恐龙时代。
在地质年代早期只有最简单的生物,越是地质年代晚期,生物种类越多和现存生物也较接近;这说明现在的各种各样的生物是漫长历史的产物,生物经历了由漫长的演变过程。
达尔文—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
主要内容:过度繁殖(条件):生物的生殖能力很强,后代数量庞大;
遗传变异(内因):后代中有各种可以遗传的变异类型;遗传变异是不定向的,普遍存在的,始终存在,不受意志的影响,不受突然改变的环境影响。
生存斗争(外因):后代之间必须争夺有限的生存条件;
适者生存(结果):后代中不同的变异类型,争夺生存条件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获胜;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容易被淘汰。
概念: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