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沪教版(上海)物理 八年级下册寒假预习讲义 第四讲:杠杆的平衡实验(学生+教师版).zip


初中 八年级 下学期 物理 沪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2页999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文档介绍:
授课讲义
学员姓名

年级
八年级
科目
物理
日期

时段
授课教师
课题
第四讲:杠杆的平衡实验
授课目标
重点:1. 了解杠杆的平衡实验过程与研究方法;
2. 熟练使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计算问题;
授课内容:
什么是物体的平衡?
物体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什么是杠杆的平衡?
杠杆的平衡可能与什么有关?
知识点一: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实验器材:带有刻度的杠杆、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钩码、线
实验器材:带有刻度的杠杆、铁架台、测力计、钩码、线
实验步骤:
把杠杆的中点支在铁架台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上平衡(如图)。
思考:(1)为什么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怎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用线系着钩码,分别挂在杠杆的两侧,改变钩码的个数或在杠杆上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把支点右侧的钩码作用在杠杆上的力(数值上等于钩码所受重力)当作动力F1,把支点左侧的钩码作用在杠杆上的力作为阻力F2。记下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的数值。
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再做多次试验,将结果填入表中。
思考:为什么要进行多次试验?
实验
次数
动力F1
(牛)
动力臂l1
(米)
动力×动力臂
F1l1(牛·米)
阻力F2
(牛)
阻力臂l2
(米)
阻力×阻力臂
F2l2(牛·米)
1
2
3
4
对表格中的数据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
知识点二: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写成公式 F1l1=F2l2
也可写成 F1 / F2=l2 / l1
知识点三:杠杆的平衡与力的转动效果的关系
力的转动效果:使杠杆逆时针或者顺时针转动;
杠杆平衡时,两个力的转动效果必然相反;
两个力的转动效果相同时,杠杆必然不能平衡。
例题分析: 识点一:探究杠杆平衡实验
例1.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若杠杆处于下图所示的状态,可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调节后,若在A点挂上一个钩码,则应在B点挂上 个相同的钩码,才能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
例2.在图中所示“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装置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得F1=2牛,F2=1牛;用刻度尺测得L1=5厘米,L2=10厘米。由此可以断定该杠杆 平衡(选填“能”或“不能”),这是因为 。
例3.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测量 ;如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则可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或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
上图是小明同学三次实验的情景,实验时所用的每个钩码重0.5N,杠杆上每一格长5cm,部分实验数据已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1.5
10
1
2
1
20
10
3
1
20
1.5
10
(1)请将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补充完整。
(2)小明的第3次实验存在错误,其错误是 。
小试牛刀1:如图所示,某同学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在 (选填“a”、“b”或“c”)点挂2个等重的钩码能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小试牛刀2: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分别得到下面两组数据和结论。
他们在交流时,甲组发现了自己实验结论的错误和产生错误的原因。你认为甲组产生错误的原因有哪些?
甲 组
乙 组
次数
动力
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
动力
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
1
4
5
5
4
7
4
2
14
2
6
4
8
3
3
4
5
2
10
结论
动力+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