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九年级全册化学鲁教版九年级全册《第7单元+常见的酸和碱》2015年单元测试卷【解析版】(山东省聊城市外国语学校).doc


初中 九年级 上学期 化学 鲁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9页335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九年级全册化学鲁教版九年级全册《第7单元+常见的酸和碱》2015年单元测试卷【解析版】(山东省聊城市外国语学校).doc
文档介绍:
鲁教版九年级全册《第7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2015年单元测试卷(山东省聊城市外国语学校)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有关浓硫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作干燥剂
B.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它能使纸张、布料、皮肤等脱水碳化
C.浓硫酸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可作制冷剂
D.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3%~5%的碳酸氢钠溶液
2.盐酸、稀硫酸在水溶液中都能产生H+,故有许多共同的性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
C.浓盐酸、浓硫酸都可用来干燥氧气
D.在稀盐酸、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都有白色沉淀
3.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 )
A.都能与指示剂作用 B.都能解离出酸根离子
C.都能解离出氢离子 D.都含有氢元素
4.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Zn+H2SO4═ZnSO4+H2↑
B.Na2CO3+2HCl═2NaCl+H2O+CO2↑
C.Mg(OH)2+H2SO4═MgSO4+2H2O
D.NaCl+AgNO3═AgCl↓+NaNO3
5.下列有关氢氧化钠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钠有腐蚀性
B.固体氢氧化钠有挥发性
C.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
D.固体氢氧化钠能吸收水蒸气而潮解
6.掌握物质的分类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指出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 )
A.NaCl B.KOH C.MgO D.Cu
7.下列对露置在空气中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进行相关实验中,实验现象及结论合理的是( )
A.取少量溶液样品,滴入***化钙溶液,无明显现象
B.取少量溶液样品,滴入稀盐酸,立即有大量气体产生
C.取少量溶液样品,滴入适量澄清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证明原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
D.向溶液样品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可除去样品中的杂质
8.向2mL氨水中滴加5~6滴紫色石蕊试液,充分震荡后溶液颜色将变成( )
A.红色 B.紫色 C.无色 D.蓝色
9.某同学郊游时不慎被蜜蜂蛰伤,蜜蜂的刺液是酸性的.为减轻疼痛可以在蛰伤处涂抹( )
A.食醋(pH≈2) B.牛奶(pH≈6.5) C.矿泉水(pH≈7) D.肥皂水(pH≈10)
10.下表是所测得某些食物的近似pH,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柠檬
鸡蛋清
苹果
西红柿
牛奶
pH
2.3
7.9
3.1
4.2
6.5
A.牛奶和鸡蛋清均呈碱性 B.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食苹果
C.柠檬汁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D.西红柿的酸性比苹果强
11.种植下面几种农作物对土壤pH的要求是:大豆6.0~7.0,茶5.0~5.5,玉米7.0~8.1,马铃薯4.8~5.5.如果某地区经常降酸雨,则该地区最不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 )
A.大豆 B.茶 C.玉米 D.马铃薯
12.向一定体积的NaOH稀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溶液pH变化的曲线合理的是( )
A. B. C. D.
13.下列关于酸碱中和的说法,合理的是( )
A.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被红火蚁咬了(毒液呈酸性),为了减轻疼痛可以涂抹肥皂水(pH=10)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至恰好反应完全,溶液的pH不改变
D.氢氧化钠中和硫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NaOH+H2SO4═Na2SO4+H2O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2的水溶液呈酸性,所以用于制作汽水
B.NaOH水溶液呈碱性,所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石墨具有导电性,所以常用作电池电极
D.生石灰遇水能放出热量,所以常用作干燥剂
15.下列各组物质,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反应发生的是( )
A.石灰石与盐酸 B.Fe2O3+HCl C.Ba(OH)2+H2SO4 D.NaOH+HCl
16.如图,通过胶头滴管向广口瓶中滴加某种液体,能使气球鼓起来的是( )
广口瓶中的物质
胶头滴管中的物质
A
CO2
NaOH溶液
B
O2
浓硫酸
C
CO
石灰水
D
NaOH固体

A.A B.B C.C D.D
17.向下表中的甲物质中逐滴加入乙物质溶液至过量,反应生成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