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练****一、单选题 如图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 探究分子运动 C. 排水法收集并测量O2的体积 D. 用排水法可以收集到干燥的氧气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 光亮的铜丝在空气中灼烧后表面变黑 C. 蜡烛在足量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黑烟 D.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 必须用含氧元素的物质做反应物 B. 必须用排水集气法 C. 发生装置中必须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D. 必须使用催化剂 用“W”型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将注射器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推入管中与二氧化锰接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a处粉末是红磷,能看到有白雾生成 B. 若a处粉末是木炭粉,观察到有二氧化碳生成 C. 若a处粉末是硫粉,b处应接有尾气处理装置 D. 过氧化氢分解能生成氢气和氧气 下列实验目的与实验操作一致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部 B 收集较纯净的氧气 导管口冒气泡时,立即开始收集 C 检验蜡烛燃烧后的白烟是否为可燃物 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白烟 D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用木炭代替红磷,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 A. A B. B C. C D. D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样品时,先放药品,后放砝码 B. 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验纯后才能点燃 C. 用胶头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胶头取液 D. 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O2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从水槽中移出导管 对下列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白烟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浓雾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化学实验操作的“先”与“后”,对化学实验结果、师生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列有关的实验先与后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必须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B. 制取氧气时,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 C. 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为节约能源应先移去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D. 使用氢气时,先检验氢气的纯度,再点燃 下列关于产生氧气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用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反应才有可能产生氧气 B. 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C.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分解反应 D. 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如图为验证水的组成的简易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产生的氧气和氢气的质量比为1:2 B.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B试管中的气体,气体可以燃烧 C. 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 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B.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应立即收集氧气 C. 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拿出水面,盖上玻璃片后正放在桌上 D.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水槽中导管口气泡快速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氧气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烟雾,放出热量 C.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 D.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排列顺序 B. 性质与用途 ①节水程度由低到高:漫灌、滴灌 ②地壳中元素含量由低到高:硅、氧 ③一个分子中原子总数由大到小:NH3、CH4 ①氧气能供给呼吸:医疗急救 ②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做保护气 ③稀有气体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电光源 C. 化学史 D. 物质的鉴别 ①最早用定量方法研究空气成分:拉瓦锡 ②发现元素周期律:张青莲 ③相对原子质量测定:门捷列夫 ①蒸馏水和酒精:闻气味 ②双氧水和蒸馏水:用二氧化锰 ③二氧化碳和氮气:用燃着木条 A. A B. B C. C D. D 如图所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