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山东省菏泽市马尹庄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摸底化学试卷【解析版】.doc


初中 九年级 上学期 化学 鲁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6页203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山东省菏泽市马尹庄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摸底化学试卷【解析版】.doc
文档介绍:
山东省菏泽市马尹庄中学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摸底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填写在下页的答案栏内,每题1分)
1.为解决高原地区登山人员的呼吸困难,应携带的物质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
 
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 B.烈火焚烧若等闲
C.夜来风雨声 D.蜡炬成灰泪始干
 
4.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
A.向老师请教
B.查找有关资料,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D.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他实验
 
5.有一个充满空气的瓶中,需要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并且操作也比较方便.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是(  )
A.红磷 B.硫磺 C.铁丝 D.木炭
 
6.下列各化学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
A.水→氧气+氢气 B.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C.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D.二氧化碳+水→碳酸
 
7.如图所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各说法错误的是(  )
A.核电荷数为16
B.核外共有16个电子
C.最外电子层有6个电子
D.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失去电子
 
8.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空气的净化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气体组中的各种气体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B.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
C.氧气、二氧化碳、氮气
D.氮气、氧气、一氧化碳
 
9.很多物质都能在氧气中燃烧,下列有关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红光,生成黑色气体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10.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B.先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再开始加热
C.收集O2后,将集气瓶移出水槽,然后盖上玻璃片
D.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气管
 
11.云南地震时,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  )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间有间隔
 
12.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  )
A.注射器内有液体 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二、填空题:(每空1分,最后一题2分)
13.取用固体粉末药品一般用      ,取用些块状固体可用      ,液体通常存放在(填“细”或“广”)      口瓶内.
 
14.从分子的角度解释: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
分子是保持物质      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分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原子是      中的最小粒子.
 
15.下列各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填序号)      ①二氧化碳;②海水;③稀有气体;④四氧化三铁;⑤生锈的铁丝;在清新的空气中含量占78%的是      (填化学符号);占21%的是      (填化学符号).
 
16.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三种,***化钠是由      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      构成的,***是由      构成的.
 
17.有三瓶无色气体,它们分别是氧气、空气、氮气,为区别它们,将然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木条燃烧状况没有明显变化的是      ,使木条剧烈燃烧的是      ,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      .
 
18.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某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验证,实验后发现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请你帮助这位同学找出两种可能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
①      ;
②      .
 
19.如图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未经点燃的木炭      (填“能”或“不能”)在氧气中燃烧.
(2)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应该由上向下缓慢插入,理由是有利于木炭较长时间地燃烧,反应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