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语文-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上海卷).zip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1页133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文档介绍: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上海卷】
语文·全解全析
2(1)
2(2)
4
5
12
13
16(1)
16(2)
21
22
D
B
A
A
A
B
C
B
C
B
1.【答案】(1)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2)无边落木萧萧下。(3)好色而不***,怨诽而不乱
【解析】本题考点:默写常见名句名篇以及识记文学文化常识。
本题考察的主要是相似句不同的修饰限定,主要考察准确记忆能力。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敏于事”“ 慎于言”、“ 萧萧下”、“ 好色而不***”、“ 怨诽”。
2.(1) 【答案】D
【解析】本题考点:默写常见名句名篇以及识记文学文化常识。
因我国棉花种植较晚,古代很少有咏棉花的诗。因此,题干已经作了提示,选项中可能混杂了现代人写的诗。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中国古代诗词的语言特点的感受能力。
A.“虚名”“洁身”有现代气息。作者为当代诗人左河水。
B.出自(《木棉花歌•其二》 明代:李云龙 俯视东邻桃李尘,婆罗高不问由旬。扳枝只为低垂手,肯傍人间栏槛春。从“扳枝”“低垂”可推断描述的是树。此处木棉是一种会开花的树,可入药,又名英雄树。
C.从“花开”与“花放”“ 赞美”“不为”“不求”可推断不是古人惯用词语。现代诗人:叶千华
D. 出自清代方观承《采棉诗》: 入手凝筐暖更妍,装成衣被晚秋天.谁家十月寒风起,犹向枝头拾賸棉。另有清乾隆:实亦称花花实同,携筐妇子共趋功。〔清代〕马苏臣:五月棉花秀,八月棉花干。花开天下暖, 花落天下寒等。故选D。
(2) 【答案】B
【解析】本题考点: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
本题可用倒序法和排除法。排除法:④⑤两句不用结合全文即可推断,⑤句在前,这样可排除C项D项。比较A项B项,无非是①③②还是②①③,而③是一个明显结论句,应该在后,排除A。故选B。
也可从题干“家里的大部分空间都被各式各样的家具填满了”到“家中但凡来了客人”会发现所需要排序的是穿插的议论部分或回忆部分,用倒序法也会排除C项D项,因为④句与“家中但凡来了客人”衔接更自然,再比较①②与“家里的大部分空间都被各式各样的家具填满了”的衔接,也可得出B为正确答案。
3.【答案】回顾和重审
【解析】本题考点: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研究第①段“我们回顾近十年来的学术动向,是否可以重审这一问题:当下的文艺研究需要“数字”吗?通过爬梳学界数字”句子,结合“爬梳”中的“梳”有“梳理”之意,不难发现答案应该是有两部分组成:“回顾”和“重审”。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点: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推断。
B项,第②段“因为现代文献的发生时间切近,资料数量巨大且相对丰富完整,对这一时期的文学研究常常可以通过关联文献追溯到确切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连小报上的一则启事都可能成为线索。”得知,“追溯到确切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是指的“现代文献”。
C项,第④段“一个经典的案例来自清华大学的家族谱系可视化研究。过去研究者较少将家谱视为一个主要的研究对象,但团队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将大量复杂散乱的家谱文献材料通过数据处理转换为一眼千年的谱系图”,从“团队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 通过数据处理转换”词句依据常识可以推断“需要依赖计算机辅助”。
D项,第⑦段“莫莱蒂提出的“远读”理论常常为数字人文学者所征引,用以解释研究者在与字句、文本和具体现象拉开距离之后,于更大比例尺中所观察到的趋势与概貌。这与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优势不谋而合--在处理巨量文本信息时,合适的技术手段显然比经验阅读更高效、更客观。”中,前句是说“远读”理论“常常为数字人文学者所征引,用以解释……”,并且与“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优势不谋而合”,但没有说“远读” 理论认为“合适的技术手段比经验阅读更高效、更客观”。
A项,第②段“对于古代的阶段性文学面貌,研究者还能通过通读《全唐诗》《全宋文》这样的总集来实现,但对于近百年来浩如烟海的文艺作品,恐怕很难依靠博闻强识去观其大较。因为现代文献的发生时间切近”可以得知,“已经在进行中并有了成果”的主要是“古代的阶段性文学”,但是“近百年来”的“现代文献”工作做的还不够。故选A。
5.【答案】(2分)A
【解析】本题考点:筛选、整合文中关键信息,概括主要内容。
第②段“这样的工作使得当代学人得以从“各抱一经”转为“各抱一机”,获得不分时间地点从事学术研究的条件。”全句意思是从“各抱一经”转为“各抱一机”只是“获得……条件”,不能说明文艺研究工作不再区分时间地点。故选A。
6.【答案】示例:本文首先以钱钟书对“卡片学问”的担忧引出议题,(1分)然后从研究对象与数字文献、呈现方式和可视化、理论方法与技术手段三个方面分别展开论证,(1分)或理论分析,或举例,或比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