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语文(十二)教师版.doc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9页110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语文(十二)教师版.doc
文档介绍:
(新高考)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语 文 (十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知识体系”中的“知识”,从学科形态而言,主要是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知识,虽然其具体历史形态受到自然知识的影响,但中国知识体系主要涉及社会知识,其对象、内容及其与主体意志的关系,还有获取的方法路径,都与单纯的自然知识有重大区别。
“中国知识”是中国知识体系的建构对象,拥有自己的内涵及特点。一方面,“中国知识”不是一般的社会知识,有其具体规定性。它是关于中国的历史叙事、社会结构分析和当代中国人生活实践的总体性认知。另一方面,“中国知识”属于人类的社会知识,因此有其普遍性。然而,世界多种文化并存,人们生活在现代民族国家中,不同国家、文化之中的社会知识受到地理、历史、经济、政治等诸多因素影响,都有地方性和民族特征。因此,“中国知识”从内容说,主要是关于中国社会、历史和现实的真理性认识,是世世代代中国人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综合;从认识主体说,它不是外部观察者将中国作为“他者”观察而形成的认知成果,也不是中国人模仿外部观察者而形成的认知成果,而是在认识主体上具有中国属性的知识。当然,“中国知识”不排斥外部世界的贡献,但相比中国人的自我意识,那是第二位的,是需要通过批判性的活动,将一种来自外部视角的认知消化融合进中国人的自我认知中的知识。因此,构建中国知识体系,对于中国人自身而言,要回答“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走向何方”,对于外部世界而言,则要回答“何谓中国”,尤其是“何谓当代中国”以及“中国将如何发展”。总之,中国知识体系既是“中国的知识”又是“中国底知识”。由于它具有普遍性的真理性认知,又集中体现民众的文化认同心理,可以为国家意志的形成提供理性选项,同时也对外全面展现真实的中国国家形象。
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进程中,之所以要重视构建中国知识体系,是因为中国知识是前者的基础和前提。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知识体系,是随着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学科体系的建构得以真正完善的。那些具有客观真理性的知识经过理性自觉和系统反思,被中国民众接受,又在传播过程中内化为民族心理,从而构成本民族的自我意识,本质上是具有历史文化主体性的知识。无论是学术体系还是学科体系,都有自己独特的知识内容,因而依托于又受制于一个时代本民族的总体知识水平和认知视野。而话语体系作为一个交往与论争的平台,特别显示出在国际关系和不同文化交流中所具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