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1讲 概念理解和要点概括题——找准命题角度定位细微差别 作业.doc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9页66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1讲 概念理解和要点概括题——找准命题角度定位细微差别 作业.doc
文档介绍: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概括文本内容要点题
(时间:40分钟 分值: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
材料一:
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创造出彪炳史册的烹饪技艺,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
我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药食同源”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有五味调和的境界说。
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礼记·月令》中就有明确记载,如春“行夏令”“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孔子说的“不食不时”,包含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
“阴阳五行”是传统思想所设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认为是宇宙规律,饮食必然也要循此规律。因此,不仅把味道分为五,并产生了“五味说”,而且还削足适履地把为数众多的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古人认为,只有饮和食与天地阴阳相协调,才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后来,这种说法被道教所继承,成为他们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如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如“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食气者寿”等,要修炼、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甚至不吃,达到辟谷的境界。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乃至世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研究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不仅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
(摘编自《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材料二:
从1978年到2018年,改革开放已走过四十个年头,老百姓经历了从缺吃少穿到迈向小康生活的巨变。
“半夜吃一碗热气腾腾滑溜溜的粉,外面是星光点点,人间真值得。”现身长沙就忙着“寻味”的纪录片导演陈晓卿笑说,吃过最好吃的东西就是“饿”,“只要饿了,吃什么都好吃。只要饿,你会有特别多的朋友,也会有突然出现的很好的厨师和美食家,不饿的话,谈不上什么吃”。从《舌尖上的中国》到《风味人间》,陈晓卿打造了一批让吃货“欲罢不能”的作品,连蔡澜都现场夸奖他纪录片拍得好,“特别肯花时间”。
谈到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饮食变化,陈晓卿直言中国人从吃饱到吃得精细、吃得健康,确实变化特别大。但在这种变化的背后,我们吃东西的礼仪和对食物的敬畏消失了。这也是陈晓卿做《风味人间》的初心,“不能因为走得太快,就碰碎东西,我们选的角度是那些弱小的、可能会没有的东西。我们想给农耕时代的食物留下一个背影。”
(摘编自2018年12月人民网)
材料三:
民以食为天,但现在的年轻人或许以外卖为天。《2017年中国外卖发展研究报告》的统计显示,基于互联网的外卖平台整体月活用户超过了8000万。外卖不仅占领了写字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