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读文指导 读懂文本才能准确答题 教案.doc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38页646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读文指导 读懂文本才能准确答题 教案.doc
文档介绍:
古代诗歌鉴赏
要想做好诗歌鉴赏题,首要的是读懂诗歌。只有读懂了一首诗歌,才能有针对性地组织答案。因此,诗歌鉴赏的关键是读懂诗歌。那么,怎样去读懂诗歌呢?
一、掌握诗歌必备知识
(一)古代诗歌分类
1.古体诗
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皆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究对仗、平仄,没有字数、句数的限制,押韵较自由。
2.近体诗
也叫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这类诗讲究字数、句数、平仄、对偶、押韵等,规矩很多。
3.词
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字,字有定声。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单调只有一段,双调分两大段,每段的平仄、字数、句数大体一致。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包括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二)古代诗歌结构特点
古体诗
以自然段为层。
近体诗
绝句
前两句写景(次),后两句抒情(第四句最重要)。
有的诗讲起、承、转、合
律诗
前四句写景(次),后四句抒情(主)。

上阕(片)
首句渲染气氛。
写景(次)
主句写景。
抒情(主)
尾句过渡。
下阕(片)
承接上阕(片),表达主旨。
(三)古代诗歌语言特点
古代诗歌语言是语言的变形,它离开了口语与一般书面语,成为一种特异的语言形式。古代诗歌语言的“变形”:在语言方面,建立格律以营造音乐美;在用词、造句方面,改变词性、改变词序、省略成分等;在修辞方面,常常是互文见义。由此取得“新、巧、奇、警”的艺术效果;增加语言容量,以取得多义的效果;强化语言的启发性,以取得写意传神的效果。但语言的“变形”都是服从表情达意的目标,而非文字游戏。古代诗歌语言变形的地方,往往是读懂诗歌的难点。
诗家语(方式)
内容解说
示例
改变词性
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以此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杜甫的“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王维的“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以上句中“空”“绿”“冷”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绘景状物,化抽象为具体,化腐朽为神奇,强化了诗歌的感染力。
改变词序
诗人写诗,有时为了强调某些意蕴,达到某种特殊的效果,或出于格律等表达的需要
①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汉阳树”和“鹦鹉洲”为陈述对象(主语)后置。②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门户生光彩)
,故意改变某些词的词序,主要体现在主语后置、主宾换位等方面。
”为主宾换位。
省略压缩语言
诗歌语句之间往往具有跳跃性,于是就产生了省略现象,也就出现了空白,从而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古代诗歌省略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①答话蕴含问话;②意象组合。
①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作者采用答话蕴含问话的方法,把诗歌精简压缩为二十个字。②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把多个意象直接拼合,表达了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
互文见义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表现在具体诗词中的情况: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同一件事。分单句互文和多句互文。
①单句互文。白居易《琵琶行 并序》中“主人下马客在船”,其意思应是“主人与客人一起下马来到船上”。②多句互文。如《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其意思应是“在东市、西市买了骏马、鞍鞯”。
1.指出下列诗句中的语序颠倒之处及其妙处。
(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答案]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正常语序应为:无处觅英雄孙仲谋。颠倒语序,既合乎平仄需要,又突出了“英雄”一词。
(2)正常语序应为: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因平仄的限制,主语后置,动词前置,使诗句读起来更富有韵味,更生动有致。
2.指出下列诗句中的省略成分。
(1)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行 并序》)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