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文4、5 《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4页63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文4、5 《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docx
文档介绍:
课文4、5 《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
一、基础梳理
1.通假字
例句
本字及意义
①自见者不明
②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③其脆易泮
④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⑤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⑥世世以洴澼为事
⑦客得之,以说吴王
答案 ①同“现”,表现 ②同“形”,形体,样子 ③同“判”,分离 ④同“蔂”,土筐 ⑤同“皲”,皮肤冻裂 ⑥同“纩”,丝绵絮 ⑦同“悦”,取悦
2.古今异义词
例句
古义
今义
①跨者不行
不可以;不被允许
②民之从事
做,投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办法)处理
答案 ①行走不稳 ②做事
3.一词多义
词语
例句
意义或用法
(1)明
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②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赤壁赋》)
③明足以察秋毫之末(《齐桓晋文之事》)
④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六国论》)
⑤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答司马谏议书》)
⑥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屈原列传》)
⑦明道德之广崇(《屈原列传》)
⑧若知我不降明(《苏武传》)
(2)举
①其坚不能自举也
②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
③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
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⑤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⑥举贤以自佐(《屈原列传》)
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齐桓晋文之事》)
⑧***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⑨大喜,笼归,举家庆贺(《促织》)
答案 (1)①形容词,聪明 ②形容词,明亮 ③名词,视力 ④形容词,次一个,下一个 ⑤形容词,明白,清楚 ⑥动词,明白,懂得 ⑦动词,说明,阐明 ⑧形容词,明显,明确
(2)①动词,承受 ②动词,举起,抬起 ③动词,举出,提出 ④动词,兴起,发动 ⑤动词,攻克,攻占 ⑥动词,举荐 ⑦动词,拿,用 ⑧形容词,尽 ⑨形容词,全
4.词类活用
例句
活用类型及释义
①是以圣人欲不欲
②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③其坚不能自举也
④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⑤能不龟手一也
答案 ①意动用法,以……为欲 ②名词作动词,种植 ③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程度,硬度 ④形容词作名词,大的东西 ⑤使动用法,使……冻裂
5.特殊句式
例句
句式特点(如有标志词,请圈出)
①死而不亡者寿
②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③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④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⑤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⑥自胜者强
⑦自知者明
⑧请买其方百金
⑨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答案 ①判断句,无标志词 ②~⑤状语后置句 标志词:于 ⑥宾语前置句 标志词:自(宾语)、胜(动词) ⑦宾语前置句 标志词:自(宾语)、知(动词) ⑧状语后置句 无标志词(“百金”前省略了“以”字,“以百金”为状语) ⑨定语后置句 标志词:者
6.文化常识
(1)老子,姓李名________,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________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